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4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4-22页 |
2.1 背景 | 第14页 |
2.2 Lp(a)的结构 | 第14-15页 |
2.3 Lp(a)的代谢 | 第15页 |
2.4 Lp(a)水平的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2.5 Lp(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 第16-17页 |
2.6 Lp(a)的致病机理 | 第17-18页 |
2.7 高Lp(a)水平的治疗 | 第18-20页 |
2.8 结语 | 第20-22页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3.2.1 一般资料 | 第22页 |
3.2.2 实验室检查 | 第22页 |
3.2.3 冠脉动脉造影检查 | 第22-23页 |
3.2.4 冠脉狭窄程度评估 | 第23页 |
3.2.5 预后随访情况 | 第23页 |
3.3 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4-32页 |
4.1 对照组与冠心病组临床基本资料的比较 | 第24-25页 |
4.2 冠心病组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25页 |
4.3 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临床基本资料的比较 | 第25-26页 |
4.4 冠心病患者发生多支病变危险因素的分析 | 第26-27页 |
4.5 低危组与中高危组临床基本资料的比较 | 第27页 |
4.6 冠心病患者中高危组危险因素的分析 | 第27-29页 |
4.7 Lp(a)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29页 |
4.8 无不良事件组与不良事件组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 | 第29-30页 |
4.9 冠心病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危险因素的分析 | 第30-31页 |
4.10 分析Lp(a)对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 第31-32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2-3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