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本土化论题的历史演进与理论反思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22页
    1.1 本土化:作为一个社会科学范畴的意义难题第11-15页
    1.2 “社会科学本土化”是一个伪问题吗?第15-17页
    1.3 关于本土化论题的文献回顾第17-19页
    1.4 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创新点第19-22页
第二章 全球视野下的社会科学“本土化”论题第22-39页
    2.1 德国历史主义的启示第23-33页
        2.1.1 经济学历史学派第24-28页
        2.1.2 人文学科和社会学中的历史主义第28-31页
        2.1.3 历史主义的当代影响第31-33页
    2.2 全球范围内社会科学“本土化”运动的发展第33-39页
第三章 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论题的演进第39-69页
    3.1 社会学传入时期的本土化(1895-1918年)第41-44页
    3.2 社会学发展时期的本土化(1919-1949年)第44-56页
    3.3 恢复重建之初的本土化之争(1979-1990年)第56-59页
    3.4 社会学规范化建设时期的本土化讨论(1990-2000年)第59-63页
    3.5 社会学本土化反思的深层发展(2000年至今)第63-69页
第四章 中国社会学本土化主张的类型分析第69-81页
    4.1 学科引入/应用论第70-71页
    4.2 理论检验/修正论第71-73页
    4.3 问题意识本土论第73-75页
    4.4 社会/文化特殊论第75-77页
    4.5 文化/学术自主论第77-79页
    4.6 小结:类型化的困境和意义第79-81页
第五章 本土化的知识论逻辑:社会科学中的普遍主义反思第81-108页
    5.1 普遍与特殊——本土化论题的基本逻辑框架第82-85页
    5.2 社会科学中反思普遍主义知识论诸视角第85-102页
        5.2.1 诠释学视角第88-91页
        5.2.2 实践论视角第91-96页
        5.2.3 权力论视角第96-100页
        5.2.4 复杂性视角第100-102页
    5.3 知识论视野下重审本土化论题第102-108页
        5.3.1 社会学本土化的内涵界定第103-105页
        5.3.2 社会学本土化论的定位:一个基本坐标系第105-108页
第六章 社会学本土化论题中的方法论议题第108-119页
    6.1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第108-111页
    6.2 理论导向与问题导向第111-114页
    6.3 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第114-116页
    6.4 形式理论与实质理论第116-119页
第七章 当下语境中社会学本土化论题之探讨第119-129页
    7.1 当下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论争的基本逻辑第120-123页
    7.2 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路径之探讨第123-129页
        7.2.1 本土化作为一种方法论要求第123-125页
        7.2.2 本土化作为一种价值论诉求第125-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乳化液膜法脱醋酸及内水相中醋酸钙镁盐的回收
下一篇:多孔PEEK自润滑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