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人类学论文--人类遗传学论文

人基因组芯片数据分析方法的相关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语第9-11页
目录第11-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43页
    1.1 引言第16-17页
    1.2 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第17-28页
        1.2.1 基因芯片类型第18-20页
            1.2.1.1 根据芯片载体分类第18-19页
            1.2.1.2 根据芯片制备方法分类第19页
            1.2.1.3 根据探针类型分类第19-20页
        1.2.2 基因芯片的技术流程第20-21页
            1.2.2.1 芯片的设计第20-21页
            1.2.2.2 样本的制备第21页
            1.2.2.3 杂交反应第21页
            1.2.2.4 信号检测与结果处理第21页
        1.2.3 基因芯片的应用第21-26页
            1.2.3.1 基因表达分析第22页
            1.2.3.2 基因芯片与 miRNA 研究第22-24页
            1.2.3.3 DNA 测序第24-25页
            1.2.3.4 基因芯片与药学研究第25页
            1.2.3.5 基因诊断第25-26页
        1.2.4 人基因组芯片的研究进展第26-28页
    1.3 基因芯片数据库发展第28-33页
        1.3.1 数据库架构第32页
        1.3.2 数据标准第32-33页
        1.3.3 数据的检索和分析第33页
    1.4 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方法第33-40页
        1.4.1 差异表达分析第34-36页
            1.4.1.1 倍数分析第34-35页
            1.4.1.2 t 检验分析第35页
            1.4.1.3 方差分析第35页
            1.4.1.4 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第35-36页
        1.4.2 聚类分析第36-38页
            1.4.2.1 层次聚类第36-37页
            1.4.2.2 K 均值聚类第37页
            1.4.2.3 自组织映射第37页
            1.4.2.4 模糊聚类第37-38页
            1.4.2.5 图聚类第38页
        1.4.3 判别分析第38-40页
            1.4.3.1 支持向量机第38-39页
            1.4.3.2 费舍尔判别分析第39页
            1.4.3.3 决策树算法第39页
            1.4.3.4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第39页
            1.4.3.5 基因调控网络分析第39-40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第40-43页
        1.5.1 论文的研究意义第40-41页
        1.5.2 主要工作第41-43页
第二章 本地人基因组芯片数据库的构建与数据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第43-58页
    2.1 引言第43-44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44-53页
        2.2.1 试验集数据第44-47页
        2.2.2 芯片平台数据第47-49页
        2.2.3 原始数据预处理第49-50页
        2.2.4 本地数据库的建立第50-51页
        2.2.5 数据库的更新第51页
        2.2.6 基因表达稳定性值计算方法第51-52页
        2.2.7 比较分析第52-5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53-57页
        2.3.1 原始数据的对数处理第53-54页
        2.3.2 数据库查询效率第54页
        2.3.3 人管家基因在本地数据库样本中的表达稳定性第54-55页
        2.3.4 管家基因在小鼠模型中的表达稳定性第55-57页
    2.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三章 人基因组芯片数据在黄曲霉毒素 B1 致癌相关基因分析中的应用第58-69页
    3.1 引言第5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8-60页
        3.2.1 材料和数据第58-59页
        3.2.2 归一化处理第59-60页
        3.2.3 聚类分析第60页
        3.2.4 差异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60-66页
        3.3.1 归一化结果比较第60-61页
        3.3.2 聚类分析结果第61-62页
        3.3.3 差异基因的 GO 分析第62-63页
        3.3.4 差异基因编码蛋白的相互作用分析第63-64页
        3.3.5 差异基因相关的通路分析第64-65页
        3.3.6 差异基因相互调节关系网络第65-66页
    3.4 讨论第66-68页
    3.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用于人基因组芯片数据分析的图聚类方法研究第69-80页
    4.1 引言第69-7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70-75页
        4.2.1 芯片数据与预处理第70页
        4.2.2 图聚类第70-74页
            4.2.2.1 相关系数计算第71-72页
            4.2.2.2 模块性的定义第72-73页
            4.2.2.3 基于平滑度的最优模块性值计算 ( Module Smoothness )第73-74页
        4.2.3 对比分析第74-7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75-78页
        4.3.1 聚类性能分析第75页
        4.3.2 聚类结果第75-78页
        4.3.3 算法执行效率第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五章 人基因组芯片数据在 miRNA 靶标预测方法研究中的应用第80-99页
    5.1 引言第80-83页
    5.2 数据与方法第83-91页
        5.2.1 数据集选取第83-84页
        5.2.2 靶位点的定义和搜索第84-85页
        5.2.3 向量提取与算法流程第85-89页
            5.2.3.1 基因芯片试验数据库特征的定义第86-87页
            5.2.3.2 向量提取第87-88页
            5.2.3.3 算法流程第88-89页
        5.2.4 模型训练与参数优化第89-90页
        5.2.5 在线 miRNA 靶标预测应用的构建第90-91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91-97页
        5.3.1 ROC 曲线法对模型评估第91-92页
        5.3.2 分类器性能比较第92-95页
        5.3.3 在线 miRNA 靶标预测应用说明第95-97页
    5.4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结论与展望第99-102页
    1.结论第99-100页
    2.论文创新点第100-101页
    3.展望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5页
附录第115-12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附件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水净化及其在活性染料染色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甘肃及周边地区土壤中硫丹的污染特征及其环境行为与健康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