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1.1.1 个性化定制生产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流方向 | 第14-15页 |
1.1.2 ETO产品模块化设计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 第15-16页 |
1.1.3 复杂网络理论可改进ETO产品的模块划分 | 第16-17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7-19页 |
1.2.1 ETO产品零部件关系网络的构建 | 第17-18页 |
1.2.2 考虑重叠社团的ETO产品模块划分方法 | 第18页 |
1.2.3 考虑零部件属性基于重叠社团的ETO产品模块划分方法 | 第18-19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4.4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5 本文章节安排 | 第23-26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26-48页 |
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 第26-29页 |
2.1.1 文献检索范围分析 | 第26页 |
2.1.2 相关文献情况分析 | 第26-27页 |
2.1.3 学术趋势分析 | 第27-29页 |
2.2 关于ETO的研究 | 第29-32页 |
2.2.1 ETO的概念 | 第29-30页 |
2.2.2 ETO产品的模块化设计 | 第30-32页 |
2.3 产品模块化设计 | 第32-37页 |
2.3.1 产品模块化设计的概念 | 第32-33页 |
2.3.2 产品模块化设计的过程 | 第33-37页 |
2.4 产品零部件网络 | 第37-41页 |
2.4.1 产品BOM数据 | 第37-39页 |
2.4.2 产品零部件网络 | 第39-41页 |
2.5 复杂网络中的重叠社团 | 第41-44页 |
2.5.1 复杂网络 | 第41页 |
2.5.2 重叠社团 | 第41-44页 |
2.6 已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 第44-46页 |
2.6.1 主要贡献 | 第44-45页 |
2.6.2 不足之处 | 第45页 |
2.6.3 已有文献对本文关注问题的启示 | 第45-4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3章 ETO产品零部件网络构建与分析 | 第48-58页 |
3.1 ETO产品零部件网络的数据来源及构建原则 | 第48-49页 |
3.1.1 ETO产品零部件网络的数据来源 | 第48-49页 |
3.1.2 ETO产品零部件网络的构建原则 | 第49页 |
3.2 ETO产品零部件网络的构建步骤 | 第49-54页 |
3.2.1 ETO产品零部件网络的数据获取 | 第51页 |
3.2.2 ETO产品零部件网络的节点及边的确定 | 第51-52页 |
3.2.3 ETO产品零部件网络的边权重的确定 | 第52-53页 |
3.2.4 ETO产品零部件网络的绘制 | 第53-54页 |
3.3 ETO产品零部件网络的分析 | 第54-57页 |
3.3.1 ETO产品零部件网络中心性分析 | 第54-55页 |
3.3.2 ETO产品零部件网络重叠性分析 | 第55-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不考虑零部件属性的基于重叠社团探测的ETO产品模块划分方法 | 第58-68页 |
4.1 ETO产品模块划分问题描述及划分原则 | 第58-60页 |
4.1.1 ETO产品模块划分问题描述 | 第58-59页 |
4.1.2 ETO产品模块划分的原则 | 第59-60页 |
4.2 复杂网络中模块度优化方法 | 第60-61页 |
4.3 不考虑零部件属性的ETO产品零部件网络的重叠社团探测算法 | 第61-66页 |
4.3.1 基于多步贪心算法的模块度优化方法 | 第61-64页 |
4.3.2 基于社团强度函数的重叠节点与重叠社团发现 | 第64-65页 |
4.3.3 基于社团之间重叠度的社团调整 | 第65-66页 |
4.4 不考虑零部件属性的基于重叠社团探测的ETO产品模块划分过程 | 第66-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考虑零部件属性的基于重叠社团探测的ETO产品模块划分方法 | 第68-82页 |
5.1 考虑零部件属性的ETO产品模块划分问题描述 | 第68-69页 |
5.2 考虑零部件属性的ETO产品零部件网络复合加权模型 | 第69-72页 |
5.2.1 ETO产品零部件网络的零部件属性分析 | 第69-71页 |
5.2.2 考虑零部件属性的ETO产品零部件网络复合加权模型构建 | 第71-72页 |
5.3 考虑零部件属性的ETO产品零部件网络的重叠社团探测算法 | 第72-78页 |
5.3.1 考虑零部件属性的网络复合加权模型的综合加权矩阵 | 第72-76页 |
5.3.2 考虑零部件属性的重叠社团探测算法 | 第76-78页 |
5.4 考虑零部件属性的ETO产品模块划分过程 | 第78-81页 |
5.4.1 ETO产品零部件属性加载过程 | 第78-80页 |
5.4.2 考虑零部件属性的ETO产品模块划分流程 | 第80-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潜在应用研究:A公司ETO型自动变速箱的模块划分方法 | 第82-104页 |
6.1 背景分析 | 第82-83页 |
6.1.1 公司概况 | 第82-83页 |
6.1.2 问题描述 | 第83页 |
6.2 自动变速箱零部件网络的构建 | 第83-86页 |
6.2.1 数据来源 | 第84页 |
6.2.2 自动变速箱的零部件网络的构建过程 | 第84-86页 |
6.3 基于重叠社团探测的ETO型自动变速箱模块划分 | 第86-101页 |
6.3.1 不考虑零部件属性的自动变速箱的模块划分 | 第86-92页 |
6.3.2 考虑零部件属性的自动变速箱的模块划分 | 第92-101页 |
6.4 算法编程实现 | 第101-10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7.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4页 |
7.2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04-105页 |
7.3 本文的研究局限 | 第105页 |
7.4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8页 |
致谢 | 第118-120页 |
附录: ETO产品模块划分方法的MATLAB程序 | 第120-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