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内外产业转移相关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外协同治理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论文基本框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概念分析 | 第18-28页 |
2.1 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2.1.1 五大经典产业转移理论 | 第18-19页 |
2.1.2 区位选择理论 | 第19-20页 |
2.1.3 政府协同治理理论 | 第20-23页 |
2.2 治理评价体系相关分析 | 第23-24页 |
2.3 产业转移、承接地政府、协同治理的内在逻辑 | 第24-27页 |
2.3.1 产业转移的趋势 | 第24-25页 |
2.3.2 承接地政府的角色定位 | 第25-26页 |
2.3.3 协同治理的内涵分析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产业转移中承接地政府协同治理的内容分析 | 第28-37页 |
3.1 承接地政府协同治理的现实意义 | 第28-31页 |
3.1.1 承接地政府协同治理的职能分析 | 第28-29页 |
3.1.2 承接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现状 | 第29-30页 |
3.1.3 承接地方政府治理协同度的内容 | 第30-31页 |
3.1.4 承接地方政府协同评价分析的缺失 | 第31页 |
3.2 协同治理目标分析 | 第31-33页 |
3.2.1 总体目标——区域协调发展 | 第31-32页 |
3.2.2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容 | 第32-33页 |
3.3 协同治理运行机制分析 | 第33-36页 |
3.3.1 合作开发机制 | 第33-34页 |
3.3.2 资源信息共享机制 | 第34页 |
3.3.3 利益补偿机制 | 第34-35页 |
3.3.4 协商谈判机制 | 第35-36页 |
3.3.5 监督纠错机制 | 第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产业转移中承接地政府协同治理评价指标设计 | 第37-49页 |
4.1 承接产业转移中地政府协同治理评价对象 | 第37-39页 |
4.1.1 评价内容——区域治理协同度 | 第37-38页 |
4.1.2 评价原则 | 第38-39页 |
4.2 地方政府合作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借鉴 | 第39-40页 |
4.2.1 评价的内容分析 | 第39页 |
4.2.2 现有政府合作治理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4.2.3 现有评价体系对本文的指导意义 | 第40页 |
4.3 评价指标设计 | 第40-46页 |
4.3.1 指标设计思路 | 第40-41页 |
4.3.2 指标设计 | 第41-44页 |
4.3.3 指标解释 | 第44-46页 |
4.4 评价方法 | 第46-48页 |
4.4.1 无量纲化处理 | 第46页 |
4.4.2 权重确定方法 | 第46-48页 |
4.4.3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第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产业转移中承接地政府协同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论证 | 第49-55页 |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标准 | 第49-50页 |
5.2 数据收集的规范性 | 第50-51页 |
5.3 指标选取的有效性 | 第51-52页 |
5.3.1 国际权威机构典型观点高频指标的选取思路 | 第51页 |
5.3.2 指标相关性检验 | 第51-52页 |
5.4 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 第52-54页 |
5.4.1 主成分分析法的优势 | 第52-53页 |
5.4.2 综合评价模型的合理性 | 第53-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产业转移中承接地政府协同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 第55-68页 |
6.1 珠三角承接产业转移中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现状分析 | 第55-60页 |
6.1.1 珠三角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代表性分析 | 第55-56页 |
6.1.2 珠三角地区协同治理的整体发展状态分析 | 第56-58页 |
6.1.3 珠三角地区协同治理的过程分析 | 第58-60页 |
6.2 产业转移中珠三角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应用与评价 | 第60-64页 |
6.2.1 数据的收集与无量纲化处理 | 第60-61页 |
6.2.2 主成分分析及权重确定 | 第61-63页 |
6.2.3 协同度指数的计算 | 第63-64页 |
6.3 产业转移中珠三角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评价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6.3.1 珠三角政府协同治理的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6.3.2 珠三角政府协同治理的路径选择 | 第66-6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69页 |
7.1 总结 | 第68页 |
7.2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