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水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安全技术论文

岚山港区深水航道船舶编队进港通航安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船舶编队进港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跟驰理论研究方面第12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2-14页
    1.4 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2章 岚山港区通航环境分析第15-42页
    2.1 自然环境分析第15-22页
        2.1.1 气象第15页
        2.1.2 水文第15-22页
    2.2 港口环境分析第22-24页
        2.2.1 港口现状第22页
        2.2.2 航道现状第22-23页
        2.2.3 锚地现状第23-24页
    2.3 交通环境分析第24-39页
        2.3.1 交通流统计分析第24-34页
        2.3.2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第34-39页
    2.4 安全保障系统分析第39-42页
        2.4.1 交管系统第39-40页
        2.4.2 引航系统第40-41页
        2.4.3 航标系统第41页
        2.4.4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第41-42页
第3章 船舶编队进港安全间距数学模型第42-56页
    3.1 船舶领域理论第42-44页
    3.2 船舶跟驰理论第44-47页
    3.3 船舶进出港安全间距数学模型第47-56页
        3.3.1 基于安全时距的安全间距模型第48-49页
        3.3.2 基于船长倍数的安全间距模型第49页
        3.3.3 基于跟驰模型的安全间距模型第49-56页
第4章 船舶编队进港通航安全要素计算第56-67页
    4.1 船舶进港安全间距分析第56-57页
    4.2 船舶进港船速分析第57-63页
        4.2.1 确定航道限制船速应考虑的因素第57-59页
        4.2.2 航道限制船速的计算方法第59-63页
    4.3 船舶进港乘潮分析第63-64页
    4.4 船舶进港最大吃水第64-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船舶编队进港通航能力验证及风险控制第67-79页
    5.1 基于排队论通航能力验证第67-73页
        5.1.1 航道通过能力的定义第67-68页
        5.1.2 航道饱和度的定义和评价指标第68-69页
        5.1.3 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计算模型第69-71页
        5.1.4 岚山港区中作业区深水航道通过能力验证第71-73页
    5.2 船舶编队进港风险控制第73-79页
        5.2.1 船舶编队进港原则第73页
        5.2.2 船舶编队进港通航作业限制条件第73-74页
        5.2.3 应急避让乘潮水位需求第74-77页
        5.2.4 安全保障措施第77-78页
        5.2.5 船舶编队进港应急预案第78-7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6.1 结论第79-80页
    6.2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致谢第84-85页
作者简介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核证减排量期货与能源价格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伟易达公司玩具本土化设计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