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连体连接方式对双塔连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9页
    1.1 前言第15-17页
    1.2 简化模型的初步提出第17页
    1.3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第17-20页
        1.3.1 结构抗震设防思想发展趋势第17-19页
        1.3.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防理念研究进展第19-20页
    1.4 双塔结构的研究现状第20-23页
        1.4.1 国外双塔结构的理论研究第20-21页
        1.4.2 国内双塔结构的理论研究第21-23页
    1.5 钢结构支座的研究第23-25页
        1.5.1 国外钢结构支座研究第23-24页
        1.5.2 国内钢结构支座研究第24-25页
    1.6 数值仿真软件的介绍第25-26页
        1.6.1 数值仿真软件的选取第25页
        1.6.2 ETABS的简介[85-86]第25页
        1.6.3 ETABS的建模功能第25页
        1.6.4 ETABS的分析功能第25-26页
        1.6.5 ETABS使用的规范第26页
    1.7 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第26-29页
        1.7.1 研究意义第26页
        1.7.2 研究内容第26-29页
第二章 顶部存在钢结构的单塔楼的地震影响分析第29-49页
    2.1 抗震设计方法第29-31页
        2.1.1 抗震设计的一般步骤第29-30页
        2.1.2 抗震设计方法选择第30-31页
    2.2 建模概况第31-34页
    2.3 地震波的选取第34-41页
        2.3.1 参数的确定第34-36页
        2.3.2 地震波的确定第36-41页
    2.4 模型的计算及罕遇地震下抗震变形验算第41-44页
        2.4.1 模型的计算第41页
        2.4.2 罕遇地震下抗震变形验算原理第41-44页
        2.4.3 抗震变形验算结果第44页
    2.5 钢结构的存在对单塔结构的地震影响分析第44-47页
        2.5.1 钢结构的存在对单塔结构的自振周期的影响第44-45页
        2.5.2 钢结构的存在对单塔结构的楼层剪力的影响第45-46页
        2.5.3 钢结构的存在对单塔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的影响第46-47页
    2.6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三章 连接方式对顶部存在钢结构连体的对称双塔楼地震影响的分析第49-65页
    3.1 地震波的选取第49-57页
        3.1.1 数值仿真模型的建立第49-51页
        3.1.2 地震波的初选及其原则第51-55页
        3.1.3 地震波的调整第55页
        3.1.4 地震波的最终确定第55-57页
    3.2 双塔结构的计算及罕遇地震下抗震变形验算第57-59页
        3.2.1 双塔结构模型的计算第57页
        3.2.2 罕遇地震下抗震变形验算第57-59页
        3.2.3 抗震变形验算结果第59页
    3.3 连接方式对双塔结构的地震影响分析第59-62页
        3.3.1 连接方式对双塔结构的自振周期的影响第59-60页
        3.3.2 连接方式对双塔结构的楼层剪力的影响第60-61页
        3.3.3 连接方式对双塔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的影响第61-62页
    3.4 本章小结第62-65页
第四章 连接方式对顶部存在钢结构连体的非对称双塔楼地震影响的分析第65-81页
    4.1 非对称双塔楼仿真建模第65-68页
        4.1.1 双塔楼非对称的形式第65-66页
        4.1.2 数值仿真模型的建立第66-68页
    4.2 地震波的选取第68-73页
        4.2.1 地震波的初选第68-71页
        4.2.2 地震波的调整第71页
        4.2.3 地震波的确定第71-73页
    4.3 双塔结构的计算及罕遇地震下抗震变形验算第73-75页
        4.3.1 双塔结构模型的计算第73页
        4.3.2 罕遇地震下抗震变形验算第73-75页
        4.3.3 抗震变形验算结果第75页
    4.4 连接方式对双塔结构的地震影响分析第75-78页
        4.4.1 连接方式对双塔结构的自振周期的影响第75-76页
        4.4.2 连接方式对双塔结构的楼层剪力的影响第76-77页
        4.4.3 连接方式对双塔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的影响第77-78页
    4.5 本章小结第78-8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5.1 结论第81-82页
    5.2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5页
附录A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得出的层间位移角第95-96页
附录B 时程分析法得出的层间位移角第96-101页
附录C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得出的层间位移角及其比较第101-102页
附录D 时程分析法得出的层间位移角及其比较第102-107页
附录E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得出的层间位移角及其比较第107-108页
附录F 时程分析法得出的层间位移角及其比较第108-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混凝土组合转换梁承载力与粘结滑移研究
下一篇:东营软件园建设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