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第19-28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2.1.1 国外研究文献 | 第19-21页 |
2.1.2 国内研究文献 | 第21-23页 |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第23页 |
2.2 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理论 | 第23-25页 |
2.2.1 财务共享服务的基本涵义 | 第23页 |
2.2.2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特点 | 第23-24页 |
2.2.3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优势 | 第24-25页 |
2.2.4 财务管理模式的演变 | 第25页 |
2.3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2.3.1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5-26页 |
2.3.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 第26页 |
2.3.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6-28页 |
3 H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8-39页 |
3.1 H集团概况 | 第28-30页 |
3.1.1 H集团简介 | 第28-29页 |
3.1.2 H集团财务管理现状 | 第29-30页 |
3.2 H集团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 第30-33页 |
3.2.1 财务管理成本较高 | 第30-32页 |
3.2.2 财务工作效率低下 | 第32页 |
3.2.3 财务业务配合度低 | 第32-33页 |
3.3 H集团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3-34页 |
3.3.1 财务组织机构庞大 | 第33页 |
3.3.2 业务流程繁多 | 第33-34页 |
3.3.3 多区域经营导致财务监管风险较大 | 第34页 |
3.4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 第34-37页 |
3.4.1 财务共享服务潮流推动 | 第34-36页 |
3.4.2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要求 | 第36-37页 |
3.4.3 加强公司财务管控的要求 | 第37页 |
3.5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37-39页 |
3.5.1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支撑 | 第37-38页 |
3.5.2 国内成功经验的借鉴 | 第38-39页 |
4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 | 第39-52页 |
4.1 构建的目标和构建原则 | 第39-40页 |
4.1.1 构建目标 | 第39-40页 |
4.1.2 构建原则 | 第40页 |
4.2 组织架构的设置 | 第40-42页 |
4.2.1 组织架构重塑 | 第40-41页 |
4.2.2 人力资源规划 | 第41-42页 |
4.3 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 | 第42-45页 |
4.3.1 企业ERP系统 | 第42-43页 |
4.3.2 影像管理系统 | 第43-44页 |
4.3.3 银企直连系统 | 第44-45页 |
4.4 财务业务流程再造 | 第45-52页 |
4.4.1 应付账款流程再造 | 第45-46页 |
4.4.2 应收账款流程再造 | 第46-47页 |
4.4.3 费用流程再造 | 第47-48页 |
4.4.4 资产管理流程再造 | 第48-50页 |
4.4.5 总账流程再造 | 第50-52页 |
5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应用的保障措施 | 第52-57页 |
5.1 企业文化地建设 | 第52-53页 |
5.1.1 加强财务共享模式宣传讲解 | 第52页 |
5.1.2 增进与各级分支机构交流沟通 | 第52页 |
5.1.3 合理的进程安排 | 第52-53页 |
5.2 完善员工发展通道 | 第53-54页 |
5.2.1 加强完善培训制度培养复合型财务人员 | 第53页 |
5.2.2 优化绩效指标考核体系 | 第53-54页 |
5.3 标准化流程管理 | 第54-55页 |
5.3.1 加强化流程管理意识 | 第54-55页 |
5.3.2 标准流程和系统的建立 | 第55页 |
5.4 合理的风险控制 | 第55-57页 |
5.4.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 第55页 |
5.4.2 加强信息与安全维护 | 第55-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