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路基设计方法和指标对比与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一般路基 | 第15-46页 |
2.1 路基气候的特性 | 第15-17页 |
2.2 公路等级 | 第17-22页 |
2.2.1 中国公路等级 | 第17-18页 |
2.2.2 俄罗斯公路等级 | 第18-20页 |
2.2.3 中俄公路等级的分析 | 第20-22页 |
2.3 路基强度 | 第22-33页 |
2.3.1 路基工作区 | 第22-23页 |
2.3.2 路基土压实度 | 第23-25页 |
2.3.3 路基回弹模量 | 第25-29页 |
2.3.4 路基沉降 | 第29-33页 |
2.4 路基填料 | 第33-36页 |
2.4.1 中国的路基填料的选择 | 第33页 |
2.4.2 俄罗斯的路基填料的选择 | 第33-35页 |
2.4.3 中俄的路基填料选择的分析 | 第35-36页 |
2.5 路基横截面的特性 | 第36-42页 |
2.5.1 路基宽度 | 第36-37页 |
2.5.2 路堤高度 | 第37-39页 |
2.5.3 公路坡度 | 第39-40页 |
2.5.4 路基边坡坡率 | 第40-42页 |
2.6 路基边坡稳定系数 | 第42-44页 |
2.6.1 中国计算的方法 | 第42-43页 |
2.6.2 俄罗斯计算的方法 | 第43-44页 |
2.7 路基主要的特性 | 第44-45页 |
2.7.1 膨胀土的分类 | 第44页 |
2.7.2 冻胀土的分类 | 第44-45页 |
2.7.3 路基土的湿度 | 第45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路基防护与支挡 | 第46-50页 |
3.1 坡面防护 | 第46-48页 |
3.1.1 中国坡面防护的措施 | 第46-47页 |
3.1.2 俄罗斯坡面防护的措施 | 第47页 |
3.1.3 中俄的坡面防护措施的分析 | 第47-48页 |
3.2 挡土墙 | 第48-49页 |
3.2.1 中国挡土墙设计 | 第48-49页 |
3.2.2 俄罗斯挡土墙设计 | 第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路基排水 | 第50-55页 |
4.1 地表排水 | 第50-51页 |
4.1.1 中国地表排水的方法 | 第50页 |
4.1.2 俄罗斯地表排水的方法 | 第50-51页 |
4.1.3 中俄地表排水方法的分析 | 第51页 |
4.2 地下排水 | 第51-53页 |
4.2.1 中国地下排水的措施 | 第51页 |
4.2.2 俄罗斯地下排水的措施 | 第51-53页 |
4.2.3 中俄地下排水措施的分析 | 第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特殊路基 | 第55-61页 |
5.1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 | 第55-57页 |
5.1.1 中国路基设计的方法 | 第55-56页 |
5.1.2 俄罗斯路基设计的方法 | 第56-57页 |
5.1.3 中俄路基设计的分析 | 第57页 |
5.2 软土地区路基 | 第57-59页 |
5.2.1 中国软土地区路基设计的方法 | 第57-58页 |
5.2.2 俄罗斯软土地区路基设计的方法 | 第58-59页 |
5.2.3 中俄路基设计的分析 | 第59页 |
5.3 盐渍土地区路基 | 第59-60页 |
5.3.1 中国路基设计的方法 | 第59-60页 |
5.3.2 俄罗斯路基设计的方法 | 第60页 |
5.3.3 中俄路基设计方法的分析 | 第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