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炔丙胺类衍生物的应用 | 第8页 |
1.2 炔丙胺类化合物的主要合成途径 | 第8-13页 |
1.2.1 醛-炔-胺的三组分偶联(A3偶联)反应的起源与发展 | 第9-10页 |
1.2.2 过渡金属催化的A3偶合反应 | 第10-11页 |
1.2.3 负载型催化剂催化的A3偶联反应 | 第11-13页 |
1.3 基于A3偶联的衍生反应 | 第13-16页 |
1.3.1 脱羧策略在A3偶联反应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2 炔基硅烷替代末端炔烃或乙炔酸类化合物参与的A3偶联反应 | 第14-15页 |
1.3.3 炔丙胺为底物进行的反应 | 第15-16页 |
1.4 选题思路 | 第16-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9页 |
第二章 CMC-Cu~(Ⅱ)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在A3偶联反应中催化活性的研究 | 第19-37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0-21页 |
2.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0页 |
2.1.2 羧甲基纤维素铜(Ⅱ)(CMC-Cu~(Ⅱ))的制备 | 第20-21页 |
2.1.3 一锅法CMC-Cu~(Ⅱ)催化A3偶联反应 | 第21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1-29页 |
2.2.1 羧甲基纤维素铜(Ⅱ)(CMC-Cu~(Ⅱ))催化剂的表征 | 第21-23页 |
2.2.2 CMC-Cu~(Ⅱ)催化的醛-胺-炔三组分偶联(A3偶联)反应 | 第23页 |
2.2.3 A3偶联反应条件的筛选 | 第23-25页 |
2.2.4 不同底物参与的A3偶联反应 | 第25-27页 |
2.2.5 CMC-Cu~(Ⅱ)催化剂在A3偶联反应中的重复使用性和反应机理 | 第27-29页 |
2.3 结论 | 第29-30页 |
2.4 部分化合物谱图数据 | 第30-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第三章 Cu~0NPs@CMC的制备、表征及其在在脱羧A3偶联反应和A3偶联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研究 | 第37-57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3.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38页 |
3.1.2 Cu~0NPs@CMC的制备流程 | 第38-39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9-47页 |
3.2.1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9-41页 |
3.2.2 Cu~0NPs@CMC催化脱羧偶联反应 | 第41-42页 |
3.2.3 条件筛选 | 第42-43页 |
3.2.4 不同底物参与的炔基羧酸脱羧偶联反应 | 第43-45页 |
3.2.5 Cu~0NPs@CMC催化剂促进的A3偶联反应 | 第45-46页 |
3.2.6 Cu~0NPs@CMC促进的乙醛酸类化合物的脱羧偶联反应 | 第46页 |
3.2.7 Cu~0NPs@CMC催化剂在脱羧A3偶联反应中的重复使用性研究 | 第46-47页 |
3.3 结论 | 第47-49页 |
3.4 部分化合物谱图数据 | 第49-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第四章 CuSO_4催化三甲硅基乙炔,胺和醛的无氟脱硅烷化合成末端炔基丙胺类化合物 | 第57-75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8页 |
4.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5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8-62页 |
4.2.1 反应条件的筛选 | 第58-60页 |
4.2.2 底物筛选 | 第60-62页 |
4.3 实验机理探究 | 第62-63页 |
4.4 总结 | 第63-64页 |
4.5 部分化合物谱图数据 | 第64-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6页 |
5.1 总结 | 第75页 |
5.2 展望 | 第75-76页 |
附录一 化合物的数据一览表 | 第76-79页 |
附录二 第二章相关化合物的图谱 | 第79-89页 |
附录三 第三章相关化合物的图谱 | 第89-113页 |
附录四 第四章相关化合物的图谱 | 第113-141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