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研究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绪论 | 第8-14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 三、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五、研究创新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 | 第14-22页 |
|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 | 第14-19页 |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 | 第14-16页 |
|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 第16-18页 |
| 三、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 | 第18-19页 |
| 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依据 | 第19-22页 |
| 一、工业文明的影响 | 第19-20页 |
| 二、生态系统的退化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 第22-34页 |
| 第一节 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优越条件 | 第23-28页 |
| 一、独特的地理环境 | 第23-24页 |
|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 | 第24-27页 |
| 三、优惠的政策支持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 | 第28-31页 |
| 一、生态制度逐步完善 | 第28-29页 |
| 二、生态经济快速发展 | 第29-30页 |
| 三、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 第30-31页 |
| 第三节 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31-34页 |
| 一、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 | 第31-32页 |
| 二、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 | 第34-47页 |
| 第一节 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 第34-35页 |
| 一、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 第34页 |
| 二、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 第34-35页 |
| 三、生态环境优美的“美丽武陵” | 第35页 |
| 第二节 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 | 第35-38页 |
| 一、科学发展,生态优先 | 第35-36页 |
| 二、改革创新,城乡统筹 | 第36-37页 |
| 三、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 第37-38页 |
| 第三节 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 第38-47页 |
| 一、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生态道德 | 第38-40页 |
| 二、健全环保机制,规范生态行为 | 第40-42页 |
| 三、优化产业结构,发挥生态优势 | 第42-47页 |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