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G整合项目及其人工作业自动化处理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3-16页 |
第二章 DLG概述 | 第16-22页 |
2.1 DLG的概念 | 第16页 |
2.2 DLG的获取方法 | 第16-18页 |
2.3 DLG数据生产 | 第18-19页 |
2.4 DLG数据结构要求 | 第19-22页 |
第三章 数据分析及整合软件的选用 | 第22-28页 |
3.1 数据分析 | 第22-26页 |
3.1.1 数据格式分析 | 第22-23页 |
3.1.2 坐标系统分析 | 第23-24页 |
3.1.3 数据模型分析 | 第24页 |
3.1.4 分类代码分析 | 第24-25页 |
3.1.5 要素内容完整性分析 | 第25-26页 |
3.1.6 数据现势性分析 | 第26页 |
3.2 整合软件的选用 | 第26-28页 |
第四章 DLG整合处理 | 第28-46页 |
4.1 整合的基本原则、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28-29页 |
4.1.1 基本原则 | 第28页 |
4.1.2 技术路线 | 第28页 |
4.1.3 技术方法 | 第28-29页 |
4.2 整合主要作业内容 | 第29-38页 |
4.2.1 格式转换 | 第29-30页 |
4.2.2 分类代码转换 | 第30-32页 |
4.2.3 要素分层整理 | 第32-33页 |
4.2.4 坐标转换 | 第33-34页 |
4.2.5 模型统一 | 第34-36页 |
4.2.6 要素内容补充完善与更新 | 第36-37页 |
4.2.7 编辑整理 | 第37-38页 |
4.2.8 生僻字处理 | 第38页 |
4.2.9 元数据整理 | 第38页 |
4.3 DLG数据整合处理 | 第38-44页 |
4.3.1 点整合处理 | 第38-41页 |
4.3.2 线整合处理 | 第41-43页 |
4.3.3 面整合处理 | 第43-44页 |
4.4 数据质量控制 | 第44-46页 |
4.4.1 质量控制方法与流程 | 第44-45页 |
4.4.2 各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及要求 | 第45-46页 |
第五章 人工作业自动化处理软件的开发与实现 | 第46-70页 |
5.1 人工作业 | 第46-49页 |
5.1.1 地名编码赋值 | 第46-47页 |
5.1.2 注记类型赋值 | 第47-48页 |
5.1.3 水系名称代码赋值 | 第48-49页 |
5.1.4 小结 | 第49页 |
5.2 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49-51页 |
5.2.1 软件总体架构 | 第49-50页 |
5.2.2 技术方案 | 第50页 |
5.2.3 软件设计原则 | 第50-51页 |
5.2.4 软件功能模块 | 第51页 |
5.3 关键技术 | 第51-54页 |
5.3.1 界面设计技术 | 第51-52页 |
5.3.2 开发编程技术 | 第52-53页 |
5.3.3 ArcObject嵌入式组件技术 | 第53-54页 |
5.4 软件自动化处理的实现 | 第54-63页 |
5.4.1 软件整体界面 | 第54-55页 |
5.4.2 本地数据加载 | 第55-56页 |
5.4.3 数据显示 | 第56-57页 |
5.4.4 注记类型整合 | 第57-59页 |
5.4.5 地名编码整合 | 第59-61页 |
5.4.6 水系HYDC整合 | 第61-63页 |
5.5 实例验证及结果分析 | 第63-6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论文的工作总结 | 第70-71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8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