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泌尿科学(泌尿生殖系疾病)论文--肾疾病论文

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呼出气体分析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4页
    1.1 慢性肾脏病第8-11页
        1.1.1 慢性肾脏病概述及现状第8-9页
        1.1.2 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诊断第9-11页
            1.1.2.1 外源性标志物第9-10页
            1.1.2.2 内源性标志物第10-11页
        1.1.3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第11页
    1.2 呼出气体检测的研究和发展第11-17页
        1.2.1 呼出气体采样方法第12-15页
            1.2.1.1 呼出气体在线采样第12-13页
            1.2.1.2 呼出气体离线采样第13-15页
        1.2.2 呼出气体常用检测技术第15-17页
    1.3 与肾病有关的呼出气体标志物的性质及其代谢途径第17-18页
    1.4 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法第18-21页
        1.4.1 EESI-MS原理、装置及特点第18-20页
        1.4.2 EESI-MS仪器装置第20页
        1.4.3 EESI-MS的应用第20-21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22页
    1.6 论文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第22-24页
第二章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呼出气体的高分辨质谱分析第24-40页
    2.1 前言第24-25页
    2.2 实验部分第25-27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25页
        2.2.2 实验方法第25-26页
            2.2.2.1 研究对象第25页
            2.2.2.2 实时在线采样第25-26页
            2.2.2.3 离线采样第26页
        2.2.3 实验条件第26页
        2.2.4 数据采集和数据库搜索第26-2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7-37页
        2.3.1 EESI-MS分析条件的优化第27-29页
            2.3.1.1 电喷雾萃取剂第27页
            2.3.1.2 电喷雾电压第27-28页
            2.3.1.3 电喷雾萃取剂流速第28页
            2.3.1.4 离子传输管温度第28-29页
            2.3.1.5 喷雾压力第29页
        2.3.2 实时在线检测正常人的呼出气体第29-34页
            2.3.2.1 高分辨质谱分析正常人呼吸气体指纹谱图第29-31页
            2.3.2.2 高分辨质谱分析呼出气体中的代谢物第31-34页
        2.3.3 离线检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和健康人的呼出气体第34-37页
            2.3.3.1 高分辨质谱分析呼吸气体样品的指纹谱图第34-36页
            2.3.3.2 高分辨质谱分析呼出气体中的代谢物第36-37页
    2.4 小结第37-40页
第三章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呼出气体中肌酐的串联质谱检测第40-54页
    3.1 引言第40-41页
    3.2 实验部分第41-44页
        3.2.1 仪器与试剂第41页
        3.2.2 实验条件第41-42页
        3.2.3 实验方法第42-44页
            3.2.3.1 研究对象第42页
            3.2.3.2 肌酐标准溶液制备第42页
            3.2.3.3 标准气相肌酐样品的制备第42页
            3.2.3.4 呼出气体的收集第42-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53页
        3.3.1 肌酐标准品的EESI行为研究第44-47页
            3.3.1.1 肌酐标准品的EESI-MS分析第44页
            3.3.1.2 实验条件的优化及确定第44-47页
            3.3.1.3 标准曲线第47页
        3.3.2 EESI-MS应用呼出气体中的肌酐检测第47-53页
            3.3.2.1 呼出气体的EESI串联质谱分析第47-48页
            3.3.2.2 呼出气体采样条件的优化第48-51页
            3.3.2.3 呼出气体样品中肌酐的半定量分析第51-53页
    3.4 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总结第54-56页
    4.1 结论第54页
    4.2 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致谢第62-64页
附录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残余应力及界面效应对FeFET电学性能影响的相场模拟
下一篇:两种有维护要求的单机和平行机调度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