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社会冲突视域中城市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9-12页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0-12页
    1.2 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2-13页
        1.2.1 基本思路第12-13页
        1.2.2 研究方法第13页
    1.3 城市社区治理嬗变与关键要素第13-19页
        1.3.1 城市社区治理的历史嬗变第13-14页
        1.3.2 城市社区治理的关键要素第14-19页
第二章 城市社区治理的制度供给与组织架构第19-23页
    2.1 制度供给:城市社区治理的政策类型第19-20页
        2.1.1 宏观与微观分类第19页
        2.1.2 治理主体分类第19-20页
    2.2 组织架构:城市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第20-23页
        2.2.1 基层政府第20-21页
        2.2.2 社区党组织第21页
        2.2.3 社区居民委员会第21-22页
        2.2.4 业主委员会第22页
        2.2.5 物业公司第22-23页
第三章 城市社区治理的功能与冲突生成第23-35页
    3.1 城市社区治理的功能第23-25页
        3.1.1 城市社区治理的政治功能第23-24页
        3.1.2 城市社区治理的公共服务功能第24页
        3.1.3 城市社区治理的社会保障功能第24页
        3.1.4 城市社区治理的文化功能第24-25页
        3.1.5 城市社区治理的经济功能第25页
    3.2 城市社区治理多元主体互动过程第25-28页
        3.2.1 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之间第25-26页
        3.2.2 社区党组织与居民委员会之间第26页
        3.2.3 居民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之间第26页
        3.2.4 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之间第26-28页
    3.3 城市社区冲突的生成机理第28-35页
        3.3.1 城市社区治理权力冲突第28-32页
        3.3.2 城市社区治理角色冲突第32-33页
        3.3.3 城市社区治理利益冲突第33-35页
第四章 政府、市场与社会:城市社区多元治理职能划分第35-39页
    4.1 政府引导:城市社区社会冲突的政府管控第35-37页
        4.1.1 宏观方面:规范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各主体第35-36页
        4.1.2 微观方面: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矛盾化解机制第36-37页
    4.2 市场参与:城市社区社会冲突的市场调节第37-38页
        4.2.1 提高市场主体的服务水平第37页
        4.2.2 构建联动的沟通平台第37-38页
    4.3 社会合作:城市社区社会冲突的社会治理第38-39页
        4.3.1 社会组织补充政府服务第38页
        4.3.2 社会组织协调解决邻里纠纷第38页
        4.3.3 社会组织帮助法治维权第38-39页
第五章 参与、回应与协商:城市社区社会冲突协同治理机制第39-45页
    5.1 政策参与:城市社区多元主体的组织管理第39-40页
        5.1.1 规范城市社区治理多元主体职能第39页
        5.1.2 拓展城市社区治理资源的筹集渠道第39-40页
        5.1.3 降低城市社区治理准入门槛第40页
    5.2 治理回应:城市社区社会冲突的公共服务第40-42页
        5.2.1 政府回应第40-41页
        5.2.2 市场回应第41页
        5.2.3 社会回应第41-42页
    5.3 公共协商:城市社区社会冲突的价值认同第42-45页
        5.3.1 协商化解矛盾第42-43页
        5.3.2 合作取得共赢第43-45页
结语:迈向多层次合作的社会冲突协同治理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研究--基于温岭、彭州两地协商比较分析
下一篇:默克尔政府难民政策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