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相关概念论述 | 第14-19页 |
2.1 择业观的涵义 | 第14-15页 |
2.2 择业观的类型 | 第15页 |
2.3 大学生择业观的涵义 | 第15-17页 |
2.4 大学生择业观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任务 | 第17-19页 |
3 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 | 第19-29页 |
3.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19-24页 |
3.1.1 调查问题 | 第19页 |
3.1.2 调查对象 | 第19-20页 |
3.1.3 调查结果 | 第20-24页 |
3.2 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要特征 | 第24-25页 |
3.2.1 创业理念逐步形成 | 第24页 |
3.2.2 体制情节逐步淡化 | 第24-25页 |
3.2.3 职业规划逐步明晰 | 第25页 |
3.3 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9页 |
3.3.1 奉献精神不足,趋利现象严重 | 第25-26页 |
3.3.2 职业规划不深入,自我认知不全面 | 第26-27页 |
3.3.3 缺乏良好心态,就业意向模糊 | 第27-29页 |
4 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择业观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7页 |
4.1 社会因素 | 第29-30页 |
4.1.1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 第29页 |
4.1.2 就业市场不规范的影响 | 第29-30页 |
4.2 学校因素 | 第30-33页 |
4.2.1 择业观培育不充实 | 第30-31页 |
4.2.2 职业能力培养不全面 | 第31-32页 |
4.2.3 创业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 | 第32-33页 |
4.3 家庭因素 | 第33-34页 |
4.3.1 职业待遇期望存在偏差 | 第33页 |
4.3.2 职业性质期望不合理 | 第33-34页 |
4.4 自身因素 | 第34-37页 |
4.4.1 自我认知不全面 | 第34-35页 |
4.4.2 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 第35-36页 |
4.4.3 就业选择不合理 | 第36-37页 |
5 加强大学生择业观培育的途径 | 第37-45页 |
5.1 构建大学生择业观培育的保障体系 | 第37-39页 |
5.1.1 发挥社会主流舆论的正确导向 | 第37-38页 |
5.1.2 强化创新创业政策机制保障 | 第38页 |
5.1.3 提升就业创业公共服务质量 | 第38-39页 |
5.2 发挥学校对大学生择业观培育的主阵地作用 | 第39-41页 |
5.2.1 丰富大学生择业观培育内容 | 第39-40页 |
5.2.2 培育积极健康的择业心理 | 第40-41页 |
5.2.3 拓宽创新创业渠道 | 第41页 |
5.3 突显家庭对大学生择业观培育的引导功能 | 第41-42页 |
5.3.1 减少择业干预 | 第41-42页 |
5.3.2 更新择业理念 | 第42页 |
5.4 充分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培育自我教育功能 | 第42-45页 |
5.4.1 树立远大理想,培育奉献精神 | 第42-43页 |
5.4.2 增强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 第43页 |
5.4.3 接受就业指导,增强创业能力 | 第43-45页 |
6 结语 | 第45-46页 |
附录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