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咏草诗赋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第一章 草的概念与咏草诗赋的创作发展 | 第14-65页 |
第一节 古代对草的基本认识和概念界定 | 第14-29页 |
第二节 咏草诗赋的基本创作情况 | 第29-35页 |
第三节 咏草诗赋的创作发展历程 | 第35-65页 |
一、先秦:咏草诗赋的准备期 | 第35-41页 |
二、汉魏六朝:咏草诗赋的生成期 | 第41-48页 |
三、唐宋:咏草诗赋的成熟期 | 第48-56页 |
四、明清:咏草诗赋的持续期 | 第56-65页 |
第二章 总名草的形象及文学表现 | 第65-105页 |
第一节 草的基本特点的文学表现 | 第65-80页 |
一、东风送暖草芊芊:草生茂密 | 第66-69页 |
二、望里江南随意绿:草色青碧 | 第69-74页 |
三、衰草萋萋野路漫:草迹荒芜 | 第74-80页 |
第二节 不同环境下草的形象及其表现 | 第80-105页 |
一、一年一换翠茸茵:春草 | 第81-89页 |
二、疏烟残照总离离:秋草 | 第89-95页 |
三、不依朱户傍雕栏:不同空间之草 | 第95-105页 |
第三章 咏草诗赋的情感思想及其艺术表现 | 第105-146页 |
第一节 离情别绪与相思之苦 | 第105-117页 |
第二节 情感主题的多样表达 | 第117-130页 |
第三节 比德象征与人格之拟 | 第130-146页 |
第四章 萱草、苔藓、浮萍的文学表现 | 第146-188页 |
第一节 世间何草可忘忧:萱草 | 第146-166页 |
第二节 绕径玲珑撒绿钱:苔藓 | 第166-176页 |
第三节 莫怪生来无定迹:浮萍 | 第176-188页 |
结语 | 第188-190页 |
征引文献 | 第190-209页 |
后记 | 第209-2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