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理论下电视读书节目的文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7-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一、国内关于电视读书节目的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二、国内外关于场域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三、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一章 电视读书节目的文化构成 | 第21-35页 |
第一节 中国电视场域的文化结构分析 | 第21-29页 |
一、中国电视场域的文化构成 | 第21-22页 |
二、中国电视场域文化格局的演变 | 第22-29页 |
第二节 电视读书节目的文化特质 | 第29-35页 |
一、节目传播主体: 电视从业者 | 第29-30页 |
二、节目主题思想: 精英文化内涵 | 第30-32页 |
三、节目传播手段: 大众媒介 | 第32-35页 |
第二章 电视读书节目的文化建构 | 第35-48页 |
第一节 场域内资本的驱动 | 第35-36页 |
一、政治资本的推动 | 第35-36页 |
二、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的联动 | 第36页 |
第二节 电视读书节目的“惯习”养成 | 第36-48页 |
一、对节目符号的合理使用 | 第37-45页 |
二、受众文化认同意识的塑造 | 第45-48页 |
第三章 电视读书节目文化建构的反思 | 第48-52页 |
第一节 多元电视文化的制衡 | 第48-50页 |
一、寻求文化平衡 | 第48-49页 |
二、抵抗狂欢式的娱乐至死 | 第49-50页 |
三、维护文化自主性 | 第50页 |
第二节 电视场域文化结构的调整 | 第50-52页 |
一、应对网络场文化冲击 | 第50-51页 |
二、不可避免的文化困境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