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英文简写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微生物基因组学 | 第13-19页 |
1.2.1 微生物基因组学发展历史 | 第13-14页 |
1.2.2 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技术 | 第14-19页 |
1.3 L-精氨酸介绍 | 第19-23页 |
1.3.1 L-精氨酸的理化性质 | 第19页 |
1.3.2 L-精氨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 | 第19-20页 |
1.3.3 L-精氨酸的生产方法 | 第20-21页 |
1.3.4 L-精氨酸代谢控制育种 | 第21-23页 |
1.4 基因敲除 | 第23-25页 |
1.4.1 同源重组 | 第23-24页 |
1.4.2 特异位点重组 | 第24-25页 |
1.4.3 转座重组 | 第25页 |
1.5 精氨酸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1.6 论文的立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ATCC14067 基因组的初步分析 | 第28-40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黄色短杆菌ATCC14067 菌株 | 第28页 |
2.2.1 形态 | 第28页 |
2.2.2 特性 | 第28页 |
2.2.3 用途 | 第28页 |
2.3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8-29页 |
2.3.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2.3.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9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2.4.1 细菌的培养 | 第29页 |
2.4.2 菌种的纯化和保存 | 第29页 |
2.4.3 基因组DNA提取及纯度检测 | 第29-30页 |
2.4.4 基因组中串联重复序列的分析 | 第30页 |
2.4.5 基因组中插入序列的分析 | 第30-31页 |
2.4.6 基因岛的分析 | 第31页 |
2.4.7 噬菌体序列和原噬菌体序列的预测及分析 | 第31页 |
2.4.8 精氨酸合成途径操纵子与相近微生物的对比 | 第31页 |
2.5 实验结果 | 第31-38页 |
2.5.1 与ATCC13032、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R的序列比对 | 第31-32页 |
2.5.2 重复序列的预测与分析 | 第32-33页 |
2.5.3 插入序列的分析 | 第33-35页 |
2.5.4 基因岛的分析 | 第35-36页 |
2.5.5 噬菌体序列和原噬菌体序列的分析 | 第36-37页 |
2.5.6 ATCC14067 精氨酸操纵子与其他相似菌种的比较 | 第37-38页 |
2.5.7 ATCC14067 与ATCC13032 精氨酸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序列比对 | 第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黄色短杆菌ATCC14067 中建立敲除体系的探索 | 第40-59页 |
3.1 引言 | 第40-41页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1-43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2-4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3-53页 |
3.3.1 细菌的培养 | 第43页 |
3.3.2 基因组DNA及质粒提取 | 第43-44页 |
3.3.3 PCR反应体系及条件 | 第44-45页 |
3.3.4 重叠PCR | 第45页 |
3.3.5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质粒转化方法 | 第45页 |
3.3.6 构建Cre/loxp敲除片段 | 第45-48页 |
3.3.7 谷氨酸棒杆菌敲除质粒的构建 | 第48-51页 |
3.3.8 重组质粒的去甲基化处理 | 第51页 |
3.3.9 黄色短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转化及重组子筛选鉴定 | 第51-53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3.4.1 借助片段进行敲除 | 第53-54页 |
3.4.2 借助载体进行敲除 | 第54-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ATCC14067 转运蛋白及精氨酸合成途径中基因的过量表达 | 第59-87页 |
4.1 引言 | 第59-60页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0-64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60-63页 |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63-64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4-77页 |
4.3.1 细菌的培养 | 第64页 |
4.3.2 基因组DNA及质粒提取 | 第64页 |
4.3.3 PCR反应体系及条件 | 第64页 |
4.3.4 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质粒转化方法 | 第64-65页 |
4.3.5 出发菌株ATCC14067 发酵 | 第65页 |
4.3.6 发酵液中精氨酸产量的检测L-精氨酸的检测方法 | 第65-66页 |
4.3.7 转运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6-68页 |
4.3.8 含基因argC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8-71页 |
4.3.9 含基因argE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1页 |
4.3.10 含基因carAB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1-72页 |
4.3.11 ATCC14067 感受态细胞制备以及重组质粒转化ATCC14067 | 第72-73页 |
4.3.12 CarAB、arg B、argC、argE、argJBD及转运蛋白在ATCC14067 中的共表达 | 第73-74页 |
4.3.13 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的表达量 | 第74-76页 |
4.3.14 ATCC14067 重组子初步发酵产精氨酸能力比较 | 第76-77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7-85页 |
4.4.1 转运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7-78页 |
4.4.2 基因carAB、arg B、argC、argE、argJBD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8-80页 |
4.4.3 转运蛋白基因过量表达菌株的构建 | 第80页 |
4.4.4 CarAB、arg B、argC、arg E、arg JBD与转运蛋白共表达菌株的构建 | 第80-81页 |
4.4.5 重组菌的精氨酸产量及目的基因的表达量检测 | 第81-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5.1 结论 | 第87-88页 |
5.2 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附件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