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摘要 | 第10-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8页 |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5-19页 |
| (一) 本研究的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 (二)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6-19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 第19-22页 |
| (二)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传统文化 | 第22-23页 |
| (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 第23-25页 |
| 三、研究对象 | 第25-43页 |
| (一) 文化软实力的定义与构成要素 | 第25-36页 |
| (二) 孔子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相关研究 | 第36-43页 |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 (一) 研究思路 | 第43页 |
| (二) 本文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 五、研究内容与可能创新之处 | 第44-48页 |
| (一) 研究内容 | 第44-45页 |
| (二)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45-48页 |
| 第二章 “文化多样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 第48-86页 |
| 一、文化多样化与民族传统文化 | 第48-57页 |
| (一) 文化多样化”:文化历史发展的命题 | 第48-52页 |
| (二) 文化多样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第52-57页 |
| 二、一些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发展 | 第57-72页 |
| (一) 全球化时代的美国文化输出 | 第57-65页 |
| (二) 全球化时代的欧洲文化输出——歌德学院案例 | 第65-68页 |
| (三) 全球化时代的亚洲文化输出——“韩流”案例 | 第68-72页 |
| 三、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问题 | 第72-86页 |
|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介绍 | 第72-77页 |
| (二) 文化多样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问题 | 第77-86页 |
| 第三章 孔子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 第86-115页 |
| 一、孔子学院的介绍 | 第87-94页 |
| (一) 孔子学院的建设背景与概况 | 第87-92页 |
| (二) 孔子学院的发展”概况 | 第92-94页 |
| 二、孔子学院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 第94-115页 |
| (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 | 第94-97页 |
| (二) 孔子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 | 第97-115页 |
| 第四章 孔子学院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实践—以泰国普吉孔子学院为例 | 第115-131页 |
| 一、中泰文化异同与驻泰孔子学院的概况 | 第115-118页 |
| (一) 中泰文化的异同与互补 | 第115-117页 |
| (二) 驻泰国孔子学院的发展概况 | 第117-118页 |
| 二、泰国普吉孔子学院的介绍 | 第118-123页 |
| (一) 泰国普吉孔子学院的建设背景及概况 | 第119-120页 |
| (二) 泰国普吉孔子学院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及工作成就 | 第120-123页 |
| 三、普吉孔子学院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实证研究 | 第123-131页 |
| (一) 深度访谈的实施 | 第123-128页 |
| (二) 深度访谈的结果 | 第128-131页 |
| 第五章 文化自信:面向未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定力 | 第131-140页 |
| 一、应对文化价值定位问题的以人为本发展 | 第131-133页 |
| 二、应对文化认同危机的全面发展 | 第133-135页 |
| 三、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霸权的协调发展 | 第135-137页 |
| 四、应对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可持续发展 | 第137-140页 |
| 结语 | 第140-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3-154页 |
| 附件 | 第154-15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9-160页 |
| 致谢 | 第160-161页 |
| 附件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