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0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3.3 概念辨析 | 第15-16页 |
1.3.4 装配式建筑的分类 | 第16-17页 |
1.4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 第17-28页 |
1.4.1 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 第17-22页 |
1.4.2 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 第22-27页 |
1.4.3 未来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 | 第27-28页 |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28-30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9-30页 |
第2章 国外装配式住宅建筑发展状况 | 第30-41页 |
2.1 木结构体系 | 第30-35页 |
2.1.1 发展概况 | 第30-31页 |
2.1.2 体系介绍 | 第31-32页 |
2.1.3 案例分析 | 第32-35页 |
2.2 钢结构体系 | 第35-38页 |
2.2.1 发展概况 | 第35页 |
2.2.2 体系介绍 | 第35-36页 |
2.2.3 案例分析 | 第36-38页 |
2.3 混凝土结构(PCA) | 第38-40页 |
2.3.1 发展概况 | 第38-39页 |
2.3.2 体系介绍 | 第39页 |
2.3.3 案例分析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国内装配式住宅建筑发展状况 | 第41-57页 |
3.1 木结构体系 | 第41-44页 |
3.1.1 发展概况 | 第41页 |
3.1.2 体系介绍 | 第41页 |
3.1.3 案例分析 | 第41-44页 |
3.2 钢结构体系 | 第44-50页 |
3.2.1 发展概况 | 第44页 |
3.2.2 体系介绍 | 第44-45页 |
3.2.3 案例分析 | 第45-50页 |
3.3 混凝土结构体系 | 第50-54页 |
3.3.1 发展概况 | 第50页 |
3.3.2 体系介绍 | 第50-53页 |
3.3.3 案例分析 | 第53-54页 |
3.4 我国装配式住宅建筑体系的选择 | 第54-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探讨适合应用于乡村的装配式住宅建筑体系 | 第57-66页 |
4.1 我国乡村装配式住宅发展状况 | 第57-60页 |
4.1.1 乡村住宅建设总体情况及存在问题 | 第57-58页 |
4.1.2 乡村装配式住宅发展状况 | 第58-59页 |
4.1.3 发展乡村装配式住宅建筑的重要意义 | 第59-60页 |
4.2 适合应用装配式的乡村住宅建筑特点 | 第60-61页 |
4.3 适合应用于乡村的装配式住宅体系筛选 | 第61-63页 |
4.3.1 筛选条件 | 第61-62页 |
4.3.2 筛选标准 | 第62-63页 |
4.3.3 筛选结果 | 第63页 |
4.4 适合应用于乡村的装配式住宅建筑体系 | 第63-66页 |
第5章 装配式住宅建筑在浦江县新光村新建民宅中的应用探索 | 第66-85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66-67页 |
5.1.1 项目背景 | 第66-67页 |
5.1.2 基地概况 | 第67页 |
5.2 装配式住宅建筑群体多样性 | 第67-74页 |
5.3 装配式住宅建筑体系应用 | 第74-84页 |
5.3.1 结构选型 | 第74-75页 |
5.3.2 结构分解 | 第75-76页 |
5.3.3 构件拆分 | 第76-78页 |
5.3.4 构件运输 | 第78-80页 |
5.3.5 现场施工 | 第80-82页 |
5.3.6 单体建筑装配率 | 第82-84页 |
5.4 问题与反思 | 第84-85页 |
结语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图索引 | 第91-94页 |
表索引 | 第94-95页 |
作者筒历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