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1.2.1 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11-12页 |
1.2.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2.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概念 | 第13-19页 |
2.1.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2.1.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类型 | 第15-19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中国农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4-36页 |
3.1 中国农业银行简介 | 第24-25页 |
3.2 中国农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风险防范现状分析 | 第25-31页 |
3.2.1 市场风险防范现状 | 第25-26页 |
3.2.2 法律风险防范现状 | 第26-27页 |
3.2.3 信用风险防范现状 | 第27页 |
3.2.4 操作风险防范现状 | 第27-30页 |
3.2.5 声誉风险防范现状 | 第30-31页 |
3.3 中国农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3.3.1 关于市场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1页 |
3.3.2 关于法律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1页 |
3.3.3 关于信用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3.3.4 关于操作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2页 |
3.3.5 关于声誉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2页 |
3.4 中国农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成因分析 | 第32-35页 |
3.4.1 产生市场风险的原因 | 第32-33页 |
3.4.2 产生法律风险的原因 | 第33页 |
3.4.3 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 | 第33-34页 |
3.4.4 产生操作风险的原因 | 第34-35页 |
3.4.5 产生声誉风险的原因 | 第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经验借鉴 | 第36-40页 |
4.1 美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经验 | 第36-37页 |
4.2 日本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经验 | 第37-38页 |
4.3 国外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经验借鉴 | 第38-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中国农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优化策略的实施及其保障 | 第40-53页 |
5.1 风险防范优化原则 | 第40-41页 |
5.2 风险防范优化策略制定 | 第41-49页 |
5.2.1 针对市场风险防范提出的优化策略 | 第41-43页 |
5.2.2 针对法律风险防范提出的优化策略 | 第43-44页 |
5.2.3 针对信用风险防范提出的优化策略 | 第44-45页 |
5.2.4 针对操作风险防范提出的优化策略 | 第45-48页 |
5.2.5 针对声誉风险防范提出的优化策略 | 第48-49页 |
5.3 风险防范优化策略的实施 | 第49-50页 |
5.4 风险防范优化策略实施保障 | 第50-51页 |
5.4.1 从技术上保障风险优化策略实施 | 第50页 |
5.4.2 从职能层级上保障风险优化策略实施 | 第50页 |
5.4.3 从管理上保障风险优化策略实施 | 第50-51页 |
5.4.4 从人才上保障风险优化策略实施 | 第5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