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我国农田磷素平衡的时空变化与高效利用途径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英文缩略表第13-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24页
        1.2.1 磷肥的生产和消费第15-16页
        1.2.2 施磷对土壤磷库的影响第16-17页
        1.2.3 作物生产对土壤磷的需求第17-18页
        1.2.4 农田磷素养分管理第18-24页
    1.3 研究契机与总体思路第24-26页
        1.3.1 研究契机第24-25页
        1.3.2 总体思路第25-26页
第二章 我国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时空变化第26-3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6-29页
        2.1.1 研究材料第26-29页
        2.1.2 研究方法第2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9-33页
        2.2.1 土壤有效磷的时间变化第29页
        2.2.2 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变化第29-31页
        2.2.3 不同地区作物的施磷效应第31-33页
    2.3 讨论第33-35页
    2.4 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我国农田磷素输入、输出与平衡的时空变化第37-9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7-51页
        3.1.1 研究区域与数据收集第37-41页
        3.1.2 农田磷素养分平衡模型的构建第41-49页
        3.1.3 磷素偏因子养分平衡第49-5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1-87页
        3.2.1 国家尺度农田磷素输入、输出和平衡第51-56页
        3.2.2 区域尺度农田磷素输入、输出和平衡第56-67页
        3.2.3 省级尺度农田磷素输入、输出和平衡第67-78页
        3.2.4 县域尺度农田磷素输入、输出和平衡-东北为例第78-87页
    3.3 讨论第87-91页
        3.3.1 农田磷素的输入、输出和平衡第87-88页
        3.3.2 农田磷素的环境风险第88-89页
        3.3.3 磷素的利用率第89-91页
        3.3.4 提高评估准确性的措施第91页
    3.4 小结第91-92页
第四章 我国农田磷素高效利用途径第92-10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92-93页
        4.1.1 研究材料第92页
        4.1.2 研究方法第92-9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93-97页
        4.2.1 农田累积磷素的再利用第93页
        4.2.2 化肥磷素的有机替代第93-96页
        4.2.3 优化肥料推荐方法第96-97页
    4.3 讨论第97-101页
        4.3.1 磷肥的高效利用第97-99页
        4.3.2 有机肥还田的必要性第99-100页
        4.3.3 农田磷素养分管理的建议第100-101页
    4.4 小结第101-102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第102-104页
    5.1 主要结论第102页
    5.2 创新点第102页
    5.3 问题与展望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9页
附录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作者简历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
下一篇:真菌溶磷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