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调查与观测论文--调查与观测技术设备论文--遥测技术设备论文

杭州湾海域岸线变化对其水动力过程影响的数值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1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2 近海水动力数值模拟的相关研究第13-14页
    1.3 杭州湾岸线改变的现状及研究进展第14-16页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创新点第17页
        1.4.3 章节安排第17-18页
2 杭州湾海域地形及岸线分析第18-22页
    2.1 杭州湾海域地形与水动力特征第18页
    2.2 基于遥感卫星图片的杭州湾岸线变化分析第18-21页
        2.2.1 资料第18-19页
        2.2.2 获取岸线数据第19-20页
        2.2.3 杭州湾海域长时间、大范围岸线变化特征第20-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3 基于FVCOM的杭州湾水动力模型建立与验证第22-39页
    3.1 FVCOM水动力数值模型第22-27页
        3.1.1 σ坐标系下的控制方程组第22-24页
        3.1.2 边界条件第24-25页
        3.1.3 非结构网格及离散方法第25-26页
        3.1.4 干湿边界处理方法第26-27页
    3.2 杭州湾水动力模型的建立第27-30页
        3.2.1 计算海域第27-28页
        3.2.2 模型驱动和初始条件设置第28-29页
        3.2.3 数值实验设置第29-30页
    3.3 模型的验证分析第30-37页
        3.3.1 水位验证第31-32页
        3.3.2 流速验证第32-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4 杭州湾水动力过程特征第39-46页
    4.1 潮位和潮流分析第39-40页
    4.2 M_2与M_4分潮分析第40-41页
    4.3 潮能通量分析第41页
    4.4 潮汐不对称分析第41-43页
    4.5 余流第43页
    4.6 纳潮量第43-45页
    4.7 本章小结第45-46页
5 岸线改变对杭州湾水动力过程的影响分析第46-58页
    5.1 岸线改变对杭州湾潮差及分潮的影响第46-48页
        5.1.1 对最大潮差的影响第46-47页
        5.1.2 对M_2分潮的影响第47页
        5.1.3 对M_4分潮的影响第47-48页
    5.2 岸线改变对杭州湾潮能通量的影响第48-49页
    5.3 岸线改变对杭州湾潮汐不对称的影响第49-50页
    5.4 岸线改变对杭州湾余流的影响第50-51页
    5.5 岸线改变对杭州湾断面流速的影响第51-56页
        5.5.1 尖山断面第52-53页
        5.5.2 乍浦-庵东断面第53-55页
        5.5.3 中间断面第55-56页
    5.6 本章小结第56-58页
6 概化数值研究地形对水动力的影响第58-73页
    6.1 概化条件下岸线对水动力的影响第60-65页
        6.1.1 均一水深条件下岸线对水动力特征的影响第60-62页
        6.1.2 渐变水深条件下岸线对水动力特征的影响第62-65页
    6.2 水深变化对水动力特征的影响第65-69页
        6.2.1 水深变化对主要分潮振幅的影响第66-67页
        6.2.2 水深变化对潮能通量的影响第67-68页
        6.2.3 水深变化对潮汐不对称的影响第68-69页
    6.3 坡度变化对水动力特征的影响第69-72页
        6.3.1 坡度变化对主要分潮振幅的影响第69-70页
        6.3.2 坡度变化对潮能通量的影响第70-71页
        6.3.3 坡度变化对潮汐不对称的影响第71-72页
    6.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7 结论和展望第73-76页
    7.1 结论第73-75页
    7.2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作者简历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卡通化表现在旅游地图中的应用--以晋祠旅游地图为例
下一篇:几种信号分解方法在海气通量涡相关法计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