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部分 天然产物Aplykurodinone-1的合成研究 | 第13-89页 |
第一章 Aplykurodinone-1及类似物的背景介绍 | 第13-31页 |
引言 | 第13页 |
1.1 Aplykurodinone-1及类似物的分离、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13-15页 |
1.2 Aplykurodinone-1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研究 | 第15-28页 |
1.2.1 Sodano教授小组对Aplykurodinone B的骨架合成研究 | 第15-18页 |
1.2.2 Danishefsky教授小组对(±)-Aplykurodinone-1的首次全合成 | 第18-20页 |
1.2.3 DePaolis教授小组对(+)-Aplykurodinone-1的形式合成 | 第20-22页 |
1.2.4 杨震教授小组对(±)-Aplykurodinone-1的全合成 | 第22-23页 |
1.2.5 唐宇教授小组对(+)-Aplykurodinone-1的全合成 | 第23-25页 |
1.2.6 Chakraborty教授小组对(+)-Aplykurodinone-1的形式合成 | 第25-27页 |
1.2.7 邱发洋研究员小组对(+)-Aplykurodinone-1的全合成 | 第27-28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28-31页 |
第二章 Hetero-Pauson-Khand反应的研究背景 | 第31-53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2.1 Oxa-Pauson?Khand反应 | 第32-42页 |
2.1.1 Ti参与的Oxa-Pauson?Khand反应 | 第32-36页 |
2.1.2 Ru参与的Oxa-Pauson?Khand反应 | 第36-39页 |
2.1.3 Rh参与的Oxa-Pauson?Khand反应 | 第39-40页 |
2.1.4 Ni参与的Oxa-Pauson?Khand反应 | 第40-41页 |
2.1.5 Mo参与的Oxa-Pauson?Khand反应 | 第41-42页 |
2.2 Aza-Pauson?Khand反应 | 第42-47页 |
2.2.1 Fe参与的Aza-Pauson-Khand反应 | 第43页 |
2.2.2 Ru参与的Aza-Pauson-Khand反应 | 第43-46页 |
2.2.3 Mo参与的Aza-Pauson-Khand反应 | 第46页 |
2.2.4 Co参与的Aza-Pauson-Khand反应 | 第46页 |
2.2.5 Rh参与的Aza-Pauson-Khand反应 | 第46-47页 |
2.3 Hetero-Pauson-Khand反应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 | 第47-51页 |
2.3.1 Oxa-Pauson-Khand反应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 | 第47-50页 |
2.3.2 Aza-Pauson-Khand反应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 | 第50-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天然产物Aplykurodinone-1的合成研究 | 第53-75页 |
引言 | 第53页 |
3.1 Aplykurodinone-1的第一代的合成策略 | 第53-56页 |
3.1.1 逆合成分析 | 第53-54页 |
3.1.2 化合物1-184的制备 | 第54-55页 |
3.1.3 C7和C8位手性中心的构建 | 第55-56页 |
3.2 Aplykurodinone-1的第二代合成策略 | 第56-72页 |
3.2.1 逆合成分析(第二代合成策略) | 第56-57页 |
3.2.2 Oxa-Pauson-Khand反应前体的制备 | 第57-58页 |
3.2.3 一锅法脱硅/氧化过程制备Oxa-Pauson-Khand反应前体 | 第58-61页 |
3.2.4 一锅法Oxa-Pauson-Khand/脱硅反应实现三环骨架的快速构建 | 第61-65页 |
3.2.5 C7和C8位手性中心的建立 | 第65-67页 |
3.2.6 C3和C4位手性中心的建立 | 第67-71页 |
3.2.7 天然产物Aplykurodinone-1的形式合成 | 第71-7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第四章 Aplykurodinone-1的不对称合成研究 | 第75-82页 |
引言 | 第75页 |
4.1 合成策略(第一代合成尝试) | 第75-76页 |
4.2 合成策略(第二代合成尝试) | 第76-80页 |
4.2.1 硝基烷烃参与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背景 | 第76-78页 |
4.2.2 第二代合成尝试 | 第78-8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一部分 工作总结 | 第82-85页 |
1. 天然产物Aplykurodinone-1的形式合成 | 第82-84页 |
2. 天然产物Aplykurodinone-1的不对称合成研究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第二部分 天然产物Carpedilactones A-G的合成研究 | 第89-151页 |
第一章 天然产物Carpedilactones A-G的背景介绍 | 第89-110页 |
引言 | 第89页 |
1.1 Carpedilactones A-G的分离、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89-91页 |
1.2 Carpedilactones A-G的生源假说 | 第91-93页 |
1.3 关于Carpedilactones A-G单体的合成研究背景 | 第93-109页 |
1.3.1 关于单体8,12-愈创木内酯类结构的合成研究 | 第93-104页 |
1.3.2 关于单体12,8-桉烷内酯类结构的合成研究 | 第104-10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二章 天然产物Carpedilactones A-G的合成策略 | 第110-116页 |
引言 | 第110-111页 |
2.1 逆合成分析 | 第111-112页 |
2.2 合成策略 | 第112-11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三章 愈创木内酯单体2-91的合成研究 | 第116-125页 |
引言 | 第116页 |
3.1 逆合成分析 | 第116-117页 |
3.2 化合物2-105的制备 | 第117-118页 |
3.3 光化重排反应制备5/7并环化合物2-104 | 第118-120页 |
3.3.1 光化重排反应介绍 | 第118-119页 |
3.3.2 利用光化重排反应制备5/7并环化合物2-104 | 第119-120页 |
3.4 C7'位手性中心的建立 | 第120-121页 |
3.5 愈创木内酯单体2-91的合成 | 第121-12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第四章 桉烷内酯单体2-4、2-6和2-7的合成研究 | 第125-143页 |
引言 | 第125页 |
4.1 第一代合成策略 | 第125-128页 |
4.1.1 逆合成分析 | 第125-126页 |
4.1.2 Oxa-Pauson-Khand反应前体2-120的合成研究 | 第126-128页 |
4.2 第二代合成策略 | 第128-140页 |
4.2.1 逆合成分析 | 第128-129页 |
4.2.2 Oxa-Pauson-Khand反应前体2-132的合成 | 第129-134页 |
4.2.3 Oxa-Pauson-Khand反应构建三环骨架 | 第134-135页 |
4.2.4 C10位季碳的构筑 | 第135-137页 |
4.2.5 天然产物Atractylenolide II的全合成 | 第137-139页 |
4.2.6 结果与讨论 | 第139-1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40-143页 |
4.3.1 桉烷内酯单体6/6/5三环骨架2-145的合成 | 第140-141页 |
4.3.2 天然产物Atractylenolide II的全合成 | 第141-143页 |
第二部分 工作总结 | 第143-148页 |
1.愈创木内酯单体2-91的合成 | 第143-144页 |
2.桉烷内酯单体6/6/5三环骨架2-145的合成 | 第144-145页 |
3.天然产物Atractylenolide II的全合成 | 第145-146页 |
4.后续的研究策略 | 第146-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1页 |
实验部分 | 第151-177页 |
附录一 关键化合物谱图 | 第177-209页 |
附录二 X-ray单晶衍射谱图 | 第209-212页 |
附录三 缩略语一览表 | 第212-21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13-214页 |
致谢 | 第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