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特定人群健身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及设计研究--以绵阳市主城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23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1-13页
        1.3.1 概念界定第11-13页
        1.3.2 空间界定第13页
        1.3.3 范围界定第13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4.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5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7-20页
        1.5.1 环境行为心理理论第17-19页
        1.5.2 空间生成论第19页
        1.5.3 POE使用后评价理论第19-20页
    1.6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0-23页
        1.6.1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20-21页
        1.6.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6.3 技术路线第22-23页
2 相关概念特征的认知第23-33页
    2.1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认知第23-29页
        2.1.1 城市公共空间类型第23-24页
        2.1.2 城市公共空间特征第24-25页
        2.1.3 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属性第25-26页
        2.1.4 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第26-28页
        2.1.5 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第28-29页
    2.2 城市公共空间中使用群体行为活动研究第29-32页
        2.2.1 使用群体的特征分析第29-30页
        2.2.2 使用群体在公共空间的行为活动第30-31页
        2.2.3 使用群体在公共空间的行为心理需求第31-32页
    2.3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空间使用效果及评价分析第33-62页
    3.1 调查研究概述第33-36页
        3.1.1 研究范围、对象、时间的确立第33-34页
        3.1.2 调查研究的主体问题第34-35页
        3.1.3 数据的调查方法和过程分析方法第35-36页
    3.2 特定人群健身活动公共空间特征分析第36-49页
        3.2.1 健身活动空间分布特征第36-40页
        3.2.2 健身活动通行特征第40-43页
        3.2.3 健身活动时间特征第43页
        3.2.4 健身活动人群特征第43-48页
        3.2.5 健身活动需求特征第48-49页
    3.3 基于POE使用效果满意度评价体系研究第49-58页
        3.3.1 健身活动空间评价因子模型的构建第49-51页
        3.3.2 评价问项的信、效度分析第51-52页
        3.3.3 评价问项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52-55页
        3.3.4 评价项目的相关性分析第55-56页
        3.3.5 评价问项的回归分析第56-58页
    3.4 特定人群健身活动下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第58-61页
        3.4.1 目前特定人群健身活动的影响第58-59页
        3.4.2 城市公共空间问题反思第59-61页
    3.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4 满足特定人群健身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研究第62-75页
    4.1 特定人群健身活动下公共空间规划理念第62-63页
        4.1.1 多元融合第62页
        4.1.2 活力营造第62页
        4.1.3 连续生态第62-63页
        4.1.4 智慧共享第63页
    4.2 特定人群健身活动下公共空间规划体系第63-69页
        4.2.1 空间定位第63-64页
        4.2.2 空间类型第64-65页
        4.2.3 空间结构与布局第65-66页
        4.2.4 空间规模第66-68页
        4.2.5 空间可达性第68-69页
    4.3 特定人群健身活动下公共空间量化指标第69-71页
        4.3.1 人均健身活动公共空间面积第69-70页
        4.3.2 步行可达性第70-71页
    4.4 特定人群健身活动下公共空间管理第71-74页
        4.4.1 建立有效的空间管理主体第71-72页
        4.4.2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第72-73页
        4.4.3 健全城市设计过程第73-74页
        4.4.4 居民健身活动管理第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5 满足特定人群健身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第75-89页
    5.1 以城市公园广场空间为导向的健身活动空间第75-80页
        5.1.1 整体性设计第75页
        5.1.2 空间尺度与需求设计第75-77页
        5.1.3 空间要素设计第77-80页
    5.2 以商业广场为导向的健身活动空间第80-83页
        5.2.1 整体性设计第80-81页
        5.2.2 空间尺度与需求设计第81页
        5.2.3 空间要素设计第81-83页
    5.3 以街道空间为导向的健身活动空间第83-87页
        5.3.1 整体性设计第83-84页
        5.3.2 空间尺度与需求设计第84-85页
        5.3.3 空间要素设计第85-87页
    5.4 以居住小区为导向的健身活动空间第87-88页
    5.5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结语第89-92页
    结论第89-91页
    不足与展望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附录第96-9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置轻型钢框架加固地震遗址建筑抗倒塌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三规”融合理念下青川县双河村综合规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