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油页岩固体热载体干馏炉内颗粒传热过程模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油页岩资源第9-10页
    1.2 油页岩干馏工艺第10-13页
        1.2.1 干馏工艺对比第10页
        1.2.2 油页岩干馏炉技术第10-11页
        1.2.3 回转式固体热载体油页岩干馏炉技术第11-13页
    1.3 颗粒间混合与传热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1 颗粒混合过程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颗粒传热过程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课题提出的意义第15页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6 主要创新点第16-18页
第2章 离散元方法及混合传热效果评价指标第18-25页
    2.1 离散元方法第18页
    2.2 离散元模型的建立第18-22页
        2.2.1 颗粒接触数学模型第19-20页
        2.2.2 颗粒间运动方程第20页
        2.2.3 颗粒间热传递数学模型第20-22页
        2.2.4 基本假设条件第22页
    2.3 混合传热效果评价指标第22-23页
        2.3.1 混合效果评价指标第22-23页
        2.3.2 传热效果评价指标第23页
    2.4 模型验证第23-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回转干馏炉内颗粒间混合特性模拟研究第25-35页
    3.1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25-28页
        3.1.1 物理模型及参数设置第25-26页
        3.1.2 工况设置第26-27页
        3.1.3 仿真过程第27-28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28-33页
        3.2.1 炉体转速对混合效果的影响第28-30页
        3.2.2 颗粒填充率对混合效果的影响第30-31页
        3.2.3 油页岩粒径对混合效果的影响第31-32页
        3.2.4 抄板形式对混合效果的影响第32-33页
    3.3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4章 回转干馏炉内颗粒间传热特性模拟研究第35-45页
    4.1 模拟工况的设计第35-36页
    4.2 模拟结果分析第36-43页
        4.2.1 炉体转速对传热效果的影响第36-39页
        4.2.2 颗粒填充率对传热效果的影响第39-40页
        4.2.3 油页岩粒径对传热效果的影响第40-43页
        4.2.4 抄板形式对传热效果的影响第43页
    4.3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5章 颗粒间混合传热过程优化研究第45-57页
    5.1 正交试验法第45-49页
        5.1.1 正交试验法的优点第45页
        5.1.2 正交试验设计步骤第45-47页
        5.1.3 分析方法第47-49页
    5.2 颗粒间混合效果结果分析第49-51页
        5.2.1 指标tM随因素变化情况第49-50页
        5.2.2 指标M随因素变化情况第50-51页
    5.3 颗粒间传热效果结果分析第51-55页
        5.3.1 指标t500℃随因素变化情况第52-53页
        5.3.2 指标T_(max)随因素变化情况第53-54页
        5.3.3 指标(S|-)_T随因素变化情况第54-55页
    5.4 验证试验第55-56页
    5.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2-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并联管矩形微通道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研究
下一篇:超临界汽轮机调节级氧化铁颗粒冲蚀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