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2 基本框架 | 第17页 |
1.4 主要创新点与难点 | 第17-19页 |
1.4.1 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难点 | 第18-19页 |
2 商业银行并购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9-26页 |
2.1 并购概念及类型 | 第19-21页 |
2.1.1 并购概念 | 第19页 |
2.1.2 并购类型 | 第19-20页 |
2.1.3 本文案例所属并购类型及解释 | 第20-21页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1-26页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3-24页 |
2.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24-26页 |
3 浦发银行并购上海信托的案例介绍 | 第26-31页 |
3.1 案例概述 | 第26页 |
3.2 并购双方基本情况 | 第26-28页 |
3.2.1 并购方:浦发银行 | 第26-27页 |
3.2.2 标的资产:上海信托 | 第27-28页 |
3.3 并购动因 | 第28-31页 |
3.3.1 并购内因 | 第28-29页 |
3.3.2 并购外因 | 第29-31页 |
4 浦发银行并购上海信托的并购方案分析 | 第31-38页 |
4.1 并购过程概述 | 第31-32页 |
4.2 并购方案分析 | 第32-37页 |
4.2.1 存续分立的应用 | 第32-33页 |
4.2.2 支付方式的选择 | 第33-35页 |
4.2.3 支付对价的确定 | 第35-37页 |
4.3 后续整合过程 | 第37-38页 |
5 浦发银行并购上海信托的并购绩效分析 | 第38-52页 |
5.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并购绩效分析 | 第38-42页 |
5.2 基于财务比率分析法的并购绩效分析 | 第42-52页 |
5.2.1 浦发银行经营情况变动分析 | 第42-46页 |
5.2.2 上海信托经营情况变动分析 | 第46-52页 |
6 浦发银行并购上海信托的对策与启示 | 第52-61页 |
6.1 浦发银行并购上海信托的问题与对策 | 第52-57页 |
6.1.1 并购方案中发行股份方式购买资产的问题与对策 | 第52-53页 |
6.1.2 并购方案中后续整合的问题与对策 | 第53-55页 |
6.1.3 并购绩效中资本充足率下降的问题与对策 | 第55-57页 |
6.2 浦发银行并购上海信托的启示 | 第57-61页 |
6.2.1 对混业并购的启示 | 第57-58页 |
6.2.2 对混业经营的启示 | 第58-59页 |
6.2.3 对混业监管的启示 | 第59-61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