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电子计算机在公路运输和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基于802.11p协议的物理层基带通信系统研究及FPGA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车联网系统研究现状与整体架构第12-14页
        1.2.1 研究现状第12页
        1.2.2 系统组成第12-13页
        1.2.3 OBU和RSU功能及实施方案第13-14页
    1.3 车联网技术简介第14-15页
        1.3.1 IEEE802.11p协议简介第14-15页
        1.3.2 OFDM技术简介第15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5-17页
第二章 车联网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研究分析第17-30页
    2.1 车路互联网IEEE802.11P协议第17-23页
        2.1.1 IEEE802.11p协议的发展第17-18页
        2.1.2 频段与发射功率第18页
        2.1.3 物理层帧结构第18-21页
        2.1.4 物理层关键参数第21-22页
        2.1.5 IEEE802.11p和IEEE802.11a协议对比第22-23页
    2.2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第23-28页
        2.2.1 OFDM技术的发展第23-24页
        2.2.2 OFDM技术原理及优缺点第24-26页
        2.2.3 OFDM技术再车联网中的应用第26-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车联网基带通信收发端理论研究及分析第30-48页
    3.1 基于IEEE802.11P协议基带通信收发机整体信号处理架构第30页
    3.2 训练序列第30-33页
        3.2.1 短训练序列第30-31页
        3.2.2 长训练序列第31-33页
    3.3 SIGNAL域符号第33-34页
    3.4 DATA域符号第34-38页
        3.4.1 扰码理论第34页
        3.4.2 编码理论第34-36页
        3.4.3 交织理论第36页
        3.4.4 调制理论第36-38页
    3.5 OFDM调制第38-39页
        3.5.1 插入导频第38-39页
        3.5.2 IFFT第39页
        3.5.3 循环前缀第39页
    3.6 同步理论第39-43页
        3.6.1 帧同步第39-40页
        3.6.2 符号同步第40页
        3.6.3 载波同步第40-41页
        3.6.4 采样频率同步第41-43页
    3.7 信号估计与均衡第43-44页
    3.8 解调模块第44-45页
    3.9 解交织第45页
    3.10 VITERBI译码第45-46页
    3.11 解扰码第46页
    3.12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车联网基带通信收发端硬件设计及FPGA实现第48-71页
    4.1 发射机整体硬件实现框图第48-49页
    4.2 训练序列模块第49-51页
        4.2.1 短训练序列模块第49-50页
        4.2.2 长训练序列模块第50-51页
    4.3 扰码模块第51页
    4.4 编码模块第51-52页
    4.5 交织模块第52-54页
    4.6 调制模块第54页
    4.7 插入导频模块第54-55页
    4.8 循环前缀模块第55-56页
    4.9 时钟模块第56-57页
    4.10 控制功能模块第57-59页
    4.11 发射机模块整体仿真实现第59页
    4.12 同步模块第59-66页
        4.12.1 帧同步模块第59-61页
        4.12.2 符号同步模块第61-62页
        4.12.3 载波同步模块第62-64页
        4.12.4 采样频率同步模块第64-66页
    4.13 信号估计与均衡模块第66-67页
    4.14 解调模块第67页
    4.15 解交织模块第67-68页
    4.16 VITERBI译码模块第68-69页
    4.17 解扰码模块第69-70页
    4.18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车联网基带通信系统在线测试与结果分析第71-76页
    5.1 发射端模块在线测试与结果分析第71-73页
        5.1.1 扰码模块第71页
        5.1.2 编码模块第71-72页
        5.1.3 交织模块第72页
        5.1.4 调制模块第72页
        5.1.5 插入导频模块第72-73页
        5.1.6 时钟模块第73页
    5.2 接收端部分重要模块在线测试与结果分析第73-75页
        5.2.1 符号同步第73-74页
        5.2.2 载波同步第74页
        5.2.3 采样频率同步第74-75页
        5.2.4 信道估计与均衡第75页
    5.3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6.1 全文总结第76-77页
    6.2 全文展望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高效图像压缩算法研究
下一篇:“移动学习微资源”用于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