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雷达论文--雷达:按体制分论文--相控阵雷达论文

小型化微波宽带延迟线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延迟线的简介第10页
    1.2 延迟线的分类及发展第10-18页
        1.2.1 声体波、声表面波、静磁波延迟线第10-12页
        1.2.2 高温超导延迟线第12-13页
        1.2.3 光纤、光波导延迟线第13-14页
        1.2.4 微波传输线延迟线第14-18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多层板延迟线设计相关理论第19-27页
    2.1 多层板介绍第19-21页
    2.2 传输线理论第21-25页
        2.2.1 微带线理论分析第21-23页
        2.2.2 带状线理论分析第23-25页
    2.3 开关延迟线原理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X波段多层板延迟线关键技术研究第27-46页
    3.1 垂直过渡结构的设计第27-34页
    3.2 带状线耦合及走线分析第34-39页
        3.2.1 平行带状线分析第35-36页
        3.2.2 带状线拐角的影响第36-37页
        3.2.3 金属化隔离通孔对带状线性能的影响第37-39页
    3.3 5位延迟线直通支路与各延迟支路设计第39-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射频多层延迟线加工测试第46-54页
    4.1 低频超宽带延迟单元设计第46-51页
        4.1.1 低频超宽带延迟单元建模第46-48页
        4.1.2 单刀双掷开关的选择第48-49页
        4.1.3 键合金丝的匹配第49-50页
        4.1.4 低频超宽带延迟单元测试及分析第50-51页
    4.2 5位延迟线加工测试第51-53页
    4.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延时放大组件设计第54-73页
    5.1 延时放大组件原理第54-56页
    5.2 指标实现第56-65页
        5.2.1 端口驻波第56-58页
        5.2.2 接收链路指标第58-60页
        5.2.3 发射链路指标第60-61页
        5.2.4 收发通道相位线性度第61-62页
        5.2.5 各通道相位误差、相位一致性、幅度一致性第62-63页
        5.2.6 各态幅度误差第63-64页
        5.2.7 控制方案第64-65页
        5.2.8 延时放大组件结构设计第65页
    5.3 收发通道多层板设计第65-68页
    5.4 收发通道实物测试第68-72页
        5.4.1 收发模块1测试第68-69页
        5.4.2 收发模块2测试第69-70页
        5.4.3 收发通道级联第70-72页
    5.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知识辅助和波形捷变的目标跟踪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0.13μm SiGe BiCMOS的数字移相和低噪声放大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