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基于文脉延续的朝鲜族商业街改造设计的概念界定 | 第17页 |
1.2.1 文脉 | 第17页 |
1.2.2 朝鲜族文化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论文结构框架 | 第19-21页 |
第2章 国内外有关商业街文脉延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 | 第21-42页 |
2.1 文脉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21-25页 |
2.1.1 文脉的起源 | 第21页 |
2.1.2 文脉理论的发展 | 第21-22页 |
2.1.3 文脉主义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25页 |
2.2 朝鲜族文化的相关研究 | 第25-29页 |
2.2.1 朝鲜族文化的起源 | 第25页 |
2.2.2 朝鲜族文化的构成 | 第25页 |
2.2.3 朝鲜族文化的特征 | 第25-29页 |
2.3 朝鲜族传统建筑特点 | 第29-32页 |
2.3.1 建筑特点 | 第29-31页 |
2.3.2 装饰特点 | 第31-32页 |
2.4 我国朝鲜族商业街文脉延续的发展现状 | 第32-37页 |
2.4.1 延吉朝鲜族民俗风情园商业街 | 第33-35页 |
2.4.2 沈阳西塔朝鲜族风情商业街 | 第35-37页 |
2.5 韩国商业街文脉延续的发展现状 | 第37-40页 |
2.5.1 仁寺洞商业街 | 第37-39页 |
2.5.2 三清洞商业街 | 第39-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基于文脉延续下的朝鲜族商业街改造设计的策略 | 第42-74页 |
3.1 影响文脉延续的商业街改造设计的核心因素 | 第42-44页 |
3.1.1 城市文脉延续的核心因素 | 第42-44页 |
3.1.2 商业街改造的核心因素 | 第44页 |
3.2 影响文脉延续的朝鲜族商业街改造设计的物质载体 | 第44-49页 |
3.2.1 空间载体 | 第45页 |
3.2.2 建筑载体 | 第45-46页 |
3.2.3 其他人文元素 | 第46-49页 |
3.3 设计目标与原则 | 第49-51页 |
3.3.1 设计目标 | 第49页 |
3.3.2 设计原则 | 第49-51页 |
3.4 设计方法 | 第51-72页 |
3.4.1 空间载体文脉延续的商业街改造设计 | 第51-64页 |
3.4.2 建筑载体文脉延续的商业街改造设计 | 第64-70页 |
3.4.3 其他人文载体文脉延续的商业街改造设计 | 第70-7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4章 文脉延续导向下的长白朝鲜族商业街改造设计实践 | 第74-93页 |
4.1 改造设计背景 | 第74-82页 |
4.1.1 长白县白山大街商业街发展历史 | 第74-75页 |
4.1.2 白山大街商业街现状分析 | 第75-78页 |
4.1.3 关于白山大街改造意向调查分析 | 第78-82页 |
4.2 空间改造设计 | 第82-87页 |
4.2.1 空间的肌理 | 第82-83页 |
4.2.2 空间的尺度 | 第83-84页 |
4.2.3 空间的界面 | 第84-87页 |
4.3 建筑沿街立面的改造设计 | 第87-90页 |
4.3.1 建筑的定位 | 第87页 |
4.3.2 建筑的形式 | 第87-89页 |
4.3.3 建筑的形象 | 第89-90页 |
4.4 其他人文元素改造设计 | 第90-9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结论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9-101页 |
附录A 调研问卷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