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7-9页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8页 |
1.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2 永恒轮回思想的诞生 | 第18-25页 |
2.1 童年的经历 | 第18-19页 |
2.2 成为自己的命运 | 第19-20页 |
2.3 永恒轮回在西方哲学史中的起源 | 第20-23页 |
2.4 永恒轮回学说中的“悲剧性” | 第23-25页 |
3 轮回学说的核心问题——变易 | 第25-29页 |
3.1 变易与规定存在者整体的方式 | 第25页 |
3.2 黑格尔逻辑学中的变易范畴 | 第25-27页 |
3.3 统一于变易的存在与流变 | 第27页 |
3.4 变易与永恒轮回的关系 | 第27-29页 |
4 虚无主义到来 | 第29-33页 |
4.1 虚无主义与虚无主义者 | 第29-30页 |
4.2 时代的危机与虚无主义的蔓延 | 第30-31页 |
4.3 克服虚无主义的一种尝试——永恒轮回 | 第31-33页 |
5 永恒轮回思想的传达 | 第33-41页 |
5.1 悲剧的的起源——《快乐的科学》 | 第33-35页 |
5.1.1 可怖的思想 | 第33-34页 |
5.1.2 最大的重负——永恒轮回 | 第34-35页 |
5.2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形象 | 第35-41页 |
5.2.1 查拉图斯特拉形象文本的起源 | 第36-37页 |
5.2.2 作为“永恒轮回”和“超人”教师的查拉图斯特拉 | 第37-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