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24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21页 |
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5页 |
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21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3页 |
1.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2.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23-24页 |
1.创新 | 第23页 |
2.不足 | 第23-24页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1.养老保险制度 | 第24页 |
2.劳动力市场 | 第24-25页 |
3.劳动力供给 | 第25页 |
4.劳动力需求 | 第25页 |
5.劳动力流动 | 第25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1.供给学派的劳动力市场理论 | 第25-26页 |
2.新古典学派的劳动力市场理论 | 第26页 |
3.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 第26-27页 |
4.厂商生产理论 | 第27-28页 |
二、劳动力市场与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分析 | 第28-39页 |
(一)劳动力市场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 第28-34页 |
1.劳动力市场的现状 | 第28-31页 |
2.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挑战 | 第31-34页 |
(二)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其与劳动力市场适应性反证 | 第34-39页 |
1.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 第34-36页 |
2.养老保险制度与劳动力市场的不适应 | 第36-39页 |
三、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供给的适应性分析 | 第39-47页 |
(一)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供给数量的适应性分析 | 第39-44页 |
1.养老保险制度对年轻劳动力供给的适应性 | 第39-41页 |
2.养老保险制度对中老年劳动力供给的适应性 | 第41-44页 |
(二)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供给质量的适应性分析 | 第44-47页 |
1.养老保险制度对人力资本代内投资的适应性 | 第44-45页 |
2.养老保险制度对人力资本代际积累的适应性 | 第45-47页 |
四、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需求的适应性分析 | 第47-55页 |
(一)养老保险制度影响劳动力需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 第47-52页 |
1.理论分析 | 第47-48页 |
2.实证分析 | 第48-52页 |
(二)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需求的适应性分析 | 第52-55页 |
五、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适应性分析 | 第55-63页 |
(一)养老保险制度对就业选择的适应性分析 | 第55-58页 |
1.养老保险制度在城乡间的公平性 | 第56页 |
2.养老保险制度在区域间的公平性 | 第56-57页 |
3.养老保险制度在不同职业间的公平性 | 第57-58页 |
4.养老保险制度在不同就业方式间的公平性 | 第58页 |
(二)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适应性分析 | 第58-63页 |
1.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城乡之间流动的适应性 | 第59页 |
2.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区域之间流动的适应性 | 第59-61页 |
3.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行业之间流动的适应性 | 第61页 |
4.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不同就业方式之间流动的适应性 | 第61-63页 |
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63-72页 |
(一)理念转变:养老保险制度与劳动力市场协调发展 | 第63-64页 |
(二)从劳动力供给角度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 第64-67页 |
1.坚持精算平衡原则,建立养老保险精算制度 | 第64-65页 |
2.严控提前退休,设计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和弹性化的退休制度 | 第65-66页 |
3.创新计发办法,构建待遇正常调整机制 | 第66页 |
4.增加个人账户权重,提高个人账户收益率 | 第66-67页 |
(三)从劳动力需求角度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 第67-69页 |
1.降低缴费率,夯实缴费基数 | 第67-68页 |
2.扩大基金来源,充实基金收入 | 第68页 |
3.优化征缴流程,加大劳动监察力度 | 第68-69页 |
(四)从劳动力资源配置角度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 第69-72页 |
1.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促进“三个公平”实现 | 第69-70页 |
2.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 | 第70页 |
3.进行制度碎片化整合,实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