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实名制背景下的垃圾短信治理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一、导论 | 第8-14页 |
| (一) 选题背景 | 第8页 |
| (二)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 2.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 (三) 文献综述及创新点 | 第10-13页 |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3. 创新点 | 第13页 |
| (四)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3-14页 |
|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 (一) 垃圾短信的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 1. 垃圾短信的定义 | 第14-15页 |
| 2. 垃圾短信的类型 | 第15-16页 |
| (二) 手机实名制的含义 | 第16-17页 |
| (三) 垃圾短信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 1.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提出 | 第17页 |
| 2.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内容 | 第17-19页 |
| 三、海南省垃圾短信的现状与危害分析 | 第19-27页 |
| (一) 垃圾短信现状分析 | 第19-25页 |
| 1. 全国垃圾短信现状分析 | 第19-21页 |
| 2. 海南省垃圾短信现状分析 | 第21-25页 |
| (二) 垃圾短信的危害分析 | 第25-27页 |
| 1. 垃圾短信涉及的法律侵权 | 第25-26页 |
| 2. 垃圾短信危害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 第26-27页 |
| 四、海南省垃圾短信治理分析 | 第27-35页 |
| (一) 海南省垃圾短信治理现状 | 第27-30页 |
| 1. 政府主导的垃圾短信综合治理 | 第27-29页 |
| 2. 电信运营商规范短信业务 | 第29-30页 |
| 3. 行业协会参与垃圾短信治理 | 第30页 |
| (二) 海南省垃圾短信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 1.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31-32页 |
| 2. 缺乏长效综合治理机制 | 第32页 |
| 3. 市场主体参与治理垃圾短信的主动性不强 | 第32-33页 |
| 4. 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的垃圾短信治理参与度偏低 | 第33-35页 |
| 五、海南省垃圾短信治理对策 | 第35-42页 |
| (一) 推动相关立法 | 第35-37页 |
| 1. 出台手机垃圾短信治理的专门性立法 | 第35-36页 |
| 2. 细化个人信息保护规定 | 第36-37页 |
| (二) 深入推进手机实名制 | 第37-38页 |
| 1. 完善手机实名制的配套制度 | 第37页 |
| 2. 加大对手机实名制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 第37-38页 |
| (三) 加强行业监管 | 第38-40页 |
| 1. 建立网间联动的协同监管机制 | 第38-39页 |
| 2. 提升电信运营商的主体责任意识 | 第39页 |
| 3. 清理整顿短信服务行业 | 第39-40页 |
| (四) 强化宣传引导 | 第40-42页 |
| 1. 行业协会丰富手机垃圾短信治理手段 | 第40-41页 |
| 2. 手机用户积极参与垃圾短信治理 | 第41-42页 |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附件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