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9-19页 |
1.1 氢能系统开发的意义和前景 | 第9页 |
1.2 储氢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高压气态储氢 | 第10页 |
1.2.2 液态储氢 | 第10页 |
1.2.3 吸附储氢 | 第10-11页 |
1.2.4 有机物碳氢化合物储氢 | 第11页 |
1.2.5 配位氢化物储氢 | 第11-12页 |
1.2.6 金属氢化物储氢 | 第12-13页 |
1.3 镁基储氢材料改性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3.1 机械球磨合金化改性 | 第13-14页 |
1.3.2 催化掺杂改性 | 第14-15页 |
1.3.3 复合改性 | 第15-16页 |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4.1 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3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4 课题的难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1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19-27页 |
2.1 试验用原材料 | 第19页 |
2.2 试验用辅助材料 | 第19页 |
2.3 MgH_2的制备与改性工艺 | 第19-22页 |
2.3.1 MgH_2的制备 | 第19-21页 |
2.3.2 MgH_2的改性 | 第21-22页 |
2.4 物相结构的XRD分析 | 第22页 |
2.5 材料的吸放氢性能测试 | 第22-27页 |
2.5.1 实验原理 | 第23-24页 |
2.5.2 试验前准备工作 | 第24-25页 |
2.5.3 放氢动力学曲线的测试 | 第25页 |
2.5.4 吸氢动力学曲线的测试 | 第25页 |
2.5.5 p-C-T曲线的测试 | 第25-27页 |
3 MgH_2的制备 | 第27-35页 |
3.1 Mg粉的球磨 | 第27-30页 |
3.2 Mg粉的氢化 | 第30-33页 |
3.2.1 氢化温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氢化时间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3 氢化方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4 催化剂对MgH_2吸放氢性能的影响 | 第35-63页 |
4.1 CsF对MgH_2吸放氢性能的影响 | 第35-45页 |
4.1.1 MgH_2+CsF吸放氢前后的X射线衍射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4.1.2 MgH_2+CsF的放氢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38-41页 |
4.1.3 MgH_2+CsF的吸氢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41-44页 |
4.1.4 讨论 | 第44-45页 |
4.2 TiC对MgH_2吸放氢性能的影响 | 第45-54页 |
4.2.1 MgH_2+TiC吸放氢前后的X射线衍射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4.2.2 MgH_2+ TiC的放氢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48-51页 |
4.2.3 MgH_2+ TiC的吸氢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51-53页 |
4.2.4 讨论 | 第53-54页 |
4.3 NiF2对MgH_2吸放氢性能的影响 | 第54-61页 |
4.3.1 MgH_2+NiF2吸放氢前后的X射线衍射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4.3.2 MgH_2+NiF2的放氢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56-58页 |
4.3.3 MgH_2+NiF2的吸氢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58-60页 |
4.3.4 讨论 | 第60-61页 |
4.4 小结 | 第61-63页 |
5 MgH_2+LiAlH_4复合体系的放氢性能 | 第63-79页 |
5.1 MgH_2+LiAlH_4的复合 | 第63-69页 |
5.1.1 MgH_2+LiAlH_4放氢前后的X射线衍射结果与分析 | 第63-67页 |
5.1.2 MgH_2+LiAlH_4复合体系的放氢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67-69页 |
5.2 TiC对MgH_2+LiAlH_4放氢性能的影响 | 第69-76页 |
5.2.1 球磨时间的确定 | 第69页 |
5.2.2 MgH_2+LiAlH_4+TiC放氢前后的X射线衍射结果与分析 | 第69-73页 |
5.2.3 MgH_2+LiAlH_4+TiC放氢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73-76页 |
5.3 讨论 | 第76-77页 |
5.4 小结 | 第77-79页 |
6 结论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