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1.1 磷的性质及用途 | 第14-15页 |
1.2 磷矿资源概述 | 第15-18页 |
1.2.1 世界磷矿资源概论 | 第15-16页 |
1.2.2 我国磷矿资源概论 | 第16-17页 |
1.2.3 磷矿的类型及分布 | 第17-18页 |
1.3 磷矿选矿方法概述 | 第18-20页 |
1.3.1 浮游选矿 | 第18-20页 |
1.3.2 擦洗脱泥工艺 | 第20页 |
1.3.3 重介质选矿工艺 | 第20页 |
1.3.4 焙烧消化工艺 | 第20页 |
1.4 磷矿浮选药剂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4.1 磷矿捕收剂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4.2 磷矿脉石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 第22页 |
1.5 钾长石的性质及用途 | 第22-24页 |
1.6 长石选矿工艺流程 | 第24页 |
1.7 长石石英分离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1.8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8.1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页 |
1.8.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实验原料、设备及研究方法 | 第28-32页 |
2.1 实验矿样 | 第28-29页 |
2.1.1 选矿实验矿样 | 第28页 |
2.1.2 纯矿物试样制备与分析 | 第28-29页 |
2.2 实验药剂及设备 | 第29-30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2.3.1 浮选实验流程 | 第30页 |
2.3.2 分析仪器及方法 | 第30-31页 |
2.3.3 含量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第3章 含钾磷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 第32-40页 |
3.1 矿石的化学成分分析 | 第32-33页 |
3.2 矿石的物相组成分析 | 第33-39页 |
3.2.1 矿石的XRD分析 | 第33-34页 |
3.2.2 矿石的形貌分析 | 第34-35页 |
3.2.3 矿石的嵌布特征分析 | 第35-37页 |
3.2.4 试样的粒度组成 | 第37-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含钾磷矿石的选矿实验研究 | 第40-63页 |
4.1 选矿方法的确定 | 第40页 |
4.2 正浮选粗选实验 | 第40-48页 |
4.2.1 磨矿细度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2 碳酸钠用量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3 水玻璃用量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 第43-45页 |
4.2.4 捕收剂用量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5 浮选温度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 第46-48页 |
4.2.6 小结 | 第48页 |
4.3 开路实验 | 第48-56页 |
4.3.1 精选实验 | 第48-53页 |
4.3.2 扫选实验 | 第53-54页 |
4.3.3 小结 | 第54-56页 |
4.4 小型闭路实验研究 | 第56-60页 |
4.5 不同粒级矿物的浮选行为差异 | 第60-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钾精矿的脱硅实验研究 | 第63-79页 |
5.1 单矿物浮选实验 | 第63-68页 |
5.1.1 十二胺体系中的可浮性 | 第64-66页 |
5.1.2 N-十二烷基-1,3-丙二胺体系中的可浮性 | 第66-68页 |
5.2 人工混合矿物浮选实验 | 第68-70页 |
5.2.1 十二胺体系中人工混合矿物的浮选实验 | 第68-69页 |
5.2.2 N-十二烷基-1,3-丙二胺体系中人工混合矿物的浮选实验 | 第69-70页 |
5.3 实际矿物浮选实验 | 第70-73页 |
5.3.1 十二胺体系中实际矿物的浮选实验 | 第71-72页 |
5.3.2 N-十二烷基-1,3-丙二胺体系中实际矿物的浮选实验 | 第72-73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73-78页 |
5.4.1 长石、石英的晶体结构与表面特性 | 第74-75页 |
5.4.2 实际入选矿物嵌布特征 | 第75-77页 |
5.4.3 浮选体系中的交互式影响 | 第77-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9-81页 |
6.1 结论 | 第79-80页 |
6.2 建议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