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我国乙烯生产企业低碳管理评价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6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第17-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3 研究的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第20-26页
    2.1 低碳问题的理论基础第20-22页
        2.1.1 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学理论第20-21页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1页
        2.1.3 外部性理论第21-22页
        2.1.4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2页
    2.2 低碳管理的相关研究与评价方法第22-24页
        2.2.1 低碳管理的定义第22-23页
        2.2.2 进行低碳管理评价的三个评价方面第23-24页
    2.3 国内外低碳排放评价指标的研究第24-26页
第三章 我国乙烯生产企业运营特征分析第26-36页
    3.1 乙烯生产行业发展现状与碳排放问题第26-31页
        3.1.1 国际乙烯生产行业情况第26页
        3.1.2 国内乙烯生产行业现状与发展潜力第26-29页
        3.1.3 我国乙烯生产企业低碳发展面临的问题第29-31页
    3.2 乙烯生产企业生产流程分析第31-33页
    3.3 影响乙烯生产企业低碳生产的因素第33-36页
        3.3.1 裂解原料成分与裂解炉节能技术第33页
        3.3.2 重大安全事件第33-34页
        3.3.3 不同生产工艺的影响第34-36页
第四章 乙烯生产企业低碳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6-56页
    4.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和依据第36-40页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第36页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第36-40页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第40-42页
    4.3 评价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第42-46页
        4.3.1 生态效益指标第42-43页
        4.3.2 社会效益指标第43-44页
        4.3.3 经济效益指标第44-45页
        4.3.4 管理模式指标第45-46页
    4.4 指标权重的设定第46-56页
        4.4.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第46-48页
        4.4.2 指标赋权的基本步骤第48-51页
        4.4.3 数据收集、处理与计算权重第51-56页
第五章 评价模型构建第56-66页
    5.1 VIKOR算法的原理、步骤与约束条件第56-59页
        5.1.1 VIKOR算法的原理第56-57页
        5.1.2 VIKOR算法的基本步骤第57-58页
        5.1.3 VIKOR算法的约束条件与应用局限性第58-59页
    5.2 灰色关联度法的原理与适用性第59-61页
        5.2.1 灰色关联度法的原理第59-60页
        5.2.2 灰色关联度法的基本步骤第60-61页
        5.2.3 灰色关联度法的适用范围第61页
    5.3 构建基于VIKOR算法与灰色关联度法的综合评价模型第61-66页
        5.3.1 对VIKOR算法改进的基本思路第61-62页
        5.3.2 对灰色关联度法的改进思路第62-63页
        5.3.3 嵌套型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第63-66页
第六章 实证研究第66-80页
    6.1 案例情况简介第66-67页
        6.1.1 企业背景简介第66页
        6.1.2 主营业务与生产工艺简介第66-67页
        6.1.3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第67页
    6.2 低碳管理水平综合评价过程第67-75页
        6.2.1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第67-70页
        6.2.2 选定评价模型的正负理想解第70页
        6.2.3 计算实证案例的群体效益值(S值)与个体遗憾值(R值)第70-72页
        6.2.4 计算Q值并进行初步排序并验证约束条件第72-73页
        6.2.5 灰色关联度确认排列次序第73-75页
    6.3 案例评价结果与分析第75-77页
        6.3.1 2013年企业低碳管理水平较高的原因与存在的问题第76页
        6.3.2 2012年与2011年企业低碳管理水平中等的原因与存在的问题第76-77页
        6.3.3 2010年企业低碳管理水平相对较差的原因与存在的问题第77页
    6.4 对策建议第77-80页
        6.4.1 发挥整体规模效应,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第77-78页
        6.4.2 加强研发投入,改造、升级现有生产工艺与设备第78页
        6.4.3 建立与时俱进的低碳管理制度,将“口号”转变为具体措施落在实处第78页
        6.4.4 尽快建立完备的碳排放统计、监测报告和审查体系第78-80页
第七章 结论第80-82页
    7.1 主要成果与研究结论第80-81页
    7.2 存在的不足与研究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致谢第84-86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6-88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88-89页
附件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K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下一篇:CE公司ERP系统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