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

美国股东提名董事制度的借鉴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言第9-15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3页
    三、主要研究方法第13-14页
    四、论文结构第14-15页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第15-25页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提名的现状第15-17页
        一、新光提名中百董事案第15-16页
        二、方大集团控制权之争案第16-17页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提名制度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17-21页
        一、立法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第17-18页
        二、我国提名委员会制度及实践的不足第18-19页
        三、以股东提案制度提名董事的缺陷第19-21页
    第三节 上市公司股东提名董事制度缺失的影响第21-25页
        一、一定程度上侵犯中小股东对公司的实质所有权第22页
        二、削弱中小股东、非控股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第22-23页
        三、可能损害董事会的运作效率第23-24页
        四、影响上市公司治理平衡第24-25页
第二章 美国股东提名董事制度的考察第25-35页
    第一节 美国股东提名董事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内容第25-27页
        一、雏形阶段——三次无果而终的改革第25-26页
        二、拓展阶段——具体建议规则的首次形成第26页
        三、突破阶段——股东提名董事规则及其配合规则的形成第26-27页
    第二节 美国股东提名董事制度的意义第27-31页
        一、反对股东提名董事制度的主要理由及回应第27-30页
        二、美国股东提名董事制度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第30-31页
    第三节 借鉴美国股东提名董事制度的可行性分析第31-35页
        一、我国上市公司引进美国股东提名董事制度的基础第31-33页
        二、我国上市公司引进美国股东提名董事制度的可行性第33-35页
第三章 股东提名董事制度对上市公司的可能影响第35-44页
    第一节 股东提名董事制度可能带来的直接影响第35-36页
        一、对完善董事提名相关理论体系的积极作用第35-36页
        二、对保护中小股东权利的积极作用第36页
        三、对提升董事会治理能力,平衡其治理结构的积极作用第36页
    第二节 股东提名董事制度可能带来的间接影响第36-44页
        一、股东提名董事制度对上市公司反收购措施的影响第37-40页
        二、股东提名董事制度的其他间接影响第40-44页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东提名董事制度的设计第44-53页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东提名董事制度的路径选择第44-47页
        一、股东提名董事制度与股东提案制度的关系第44-45页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东提名董事制度的定位和体系第45-47页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提名的具体制度设计第47-50页
        一、提名股东应满足的条件第47-48页
        二、被提名董事候选人应满足的条件第48-49页
        三、其他要件第49-50页
    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提名的配套制度设计第50-53页
        一、我国上市公司提名委员会制度的完善第51-52页
        二、我国上市公司累积投票制度的完善第52-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0-61页
后记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环境公益诉讼的逻辑褶皱--以图尔敏论证模型为框架
下一篇:公安机关刑事侦查权制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