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非线性力学性能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方向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8-16页 |
1.2.1 连续组合梁静力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2.2 连续组合梁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连续组合梁长期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案 | 第16-17页 |
第2章 有限元模型材料选择及可行性验证 | 第17-26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模型中材料本构的选择 | 第17-21页 |
2.2.1 混凝土材料本构 | 第17-19页 |
2.2.2 钢材本构 | 第19页 |
2.2.3 栓钉本构 | 第19-21页 |
2.3 有限元模型可行性验证 | 第21-25页 |
2.3.1 用于模型验证的试验介绍 | 第21-22页 |
2.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2-24页 |
2.3.3 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栓钉布置方式对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26-44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工程概况介绍 | 第26-27页 |
3.3 连续组合梁界面栓钉布置方案 | 第27-29页 |
3.3.1 完全剪力连接情况下所需栓钉数量 | 第27-29页 |
3.3.2 连续组合梁界面栓钉布置方案设计 | 第29页 |
3.4 加载方式 | 第29-30页 |
3.5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30-41页 |
3.5.1 剪力连接程度对弹性阶段的影响 | 第30-34页 |
3.5.2 剪力连接程度对弹塑性阶段的影响 | 第34-36页 |
3.5.3 栓钉直径对弹性阶段的影响 | 第36-38页 |
3.5.4 栓钉直径对弹塑性阶段的影响 | 第38-41页 |
3.6 合理栓钉布置方式的提出 | 第41-4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抗震性能分析 | 第44-53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模型概况 | 第44-48页 |
4.2.1 模型尺寸 | 第44页 |
4.2.2 加载方式 | 第44-45页 |
4.2.3 界面连接方式 | 第45-46页 |
4.2.4 反复加载时混凝土本构的选择 | 第46-48页 |
4.3 混凝土翼板强度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48-51页 |
4.3.1 组合梁的滞回性能 | 第48-49页 |
4.3.2 组合梁的骨架曲线 | 第49页 |
4.3.3 组合梁的割线刚度退化曲线 | 第49-50页 |
4.3.4 组合梁的耗能能力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长期性能分析 | 第53-63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混凝土收缩徐变计算模型 | 第53-55页 |
5.3 组合梁力学性能时变性特征研究 | 第55-62页 |
5.3.1 连续组合梁挠度时变特征 | 第56-59页 |
5.3.2 横截面应力分布时变性特征 | 第59页 |
5.3.3 连续组合梁界面滑移量时变性特征 | 第59-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