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绪论第15-29页
    第一节 本论文的研究中心第15-18页
    第二节 关于中国电影中国家形象的研究成果第18-23页
    第三节 本论文的理论背景与结构框架第23-29页
第一章 国家形象与电影中的国家形象第29-45页
    第一节 国家形象的概念与学说第29-33页
        一、 西方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第29-31页
        二、 国内对于国家形象的研究第31-33页
    第二节 国家形象和电影艺术中的国家形象第33-36页
        一、 现实中的国家形象第33-34页
        二、 电影艺术反映中的国家形象第34-36页
    第三节 中国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历史流变第36-45页
        一、 新时期以前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第36-41页
        二、 新时期电影中的国家形象第41-45页
第二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第45-75页
    第一节 创伤中国和改革中国的电影景观第46-48页
    第二节 创伤中国:伤痕电影、反思电影、“第五代”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第48-64页
        一、 创伤中国:伤痕电影中的国家形象第49-56页
        二、 反思中国:谢晋电影中的国家形象第56-61页
        三、 探索中国:“第五代”电影中的国家形象第61-64页
    第三节 改革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现实主义题材和娱乐片中的国家形象第64-75页
        一、 寻根中国:主旋律电影中的国家形象第64-67页
        二、 改革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中的国家形象第67-69页
        三、 迷茫中国:市场化进程下娱乐片中的国家形象第69-75页
第三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上)第75-97页
    第一节 九十年代中国电影: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三分天下第75-77页
    第二节 红色中国:主旋律电影中的国家形象第77-83页
    第三节 苦难中国:“第五代”电影中民族历史与传统习俗题材的国家形象第83-97页
第四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下)第97-123页
    第一节 当代中国:改革和多元题材的中国第97-103页
    第二节 边缘中国:第六代导演电影地下电影中的国家形象第103-115页
    第三节 世俗中国:商业电影潮流中的国家形象第115-123页
第五章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第123-157页
    第一节 新世纪中国电影概述:丰富多彩和多元化的类型和题材第123-126页
    第二节 古代中国:古装武侠片或神话片中的国家形象第126-136页
        一、 古装大片中的狂乱中国第126-133页
        二、 魔幻大片中的神话中国第133-136页
    第三节 革命中国:主旋律大片话语中的中国形象第136-145页
        一、 革命历史题材中的国家形象第136-142页
        二、 历史题材中的国家形象第142-145页
    第四节 都市中国:城市与青春题材中的国家形象第145-157页
        一、 迷乱的都市第145-149页
        二、 怀旧的都市第149-152页
        三、 跃动的都市第152-157页
结语第157-165页
    一、 新时期电影国家形象的变迁第157-159页
    二、 中国电影国家形象变迁的动因第159-162页
    三、 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和中国梦的建构第162-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73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73-174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第174-175页
致谢第175页

论文共1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会转型及其困境--以沪上社区工会组织运作为例
下一篇:痴呆症家庭照顾者面临的挑战及对痴呆症照顾服务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