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物理学论文--理论生物物理学论文--生物热力学论文

两性霉素B与脂质分子混合单层膜热力学特性研究与原子力显微镜观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生物膜第8-12页
     ·生物膜的概念第8-9页
     ·生物膜的发展背景第9-10页
     ·生物膜与疾病第10-11页
     ·人工膜第11-12页
   ·Langmuir-Blodgett膜技术的背景与原理第12-16页
     ·Langmuir-Blodgett膜技术的背景第12页
     ·LB膜仪的结构与功能第12-14页
     ·单分子膜的π-A等温线第14页
     ·LB膜的制备第14-16页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简介第16-18页
     ·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组成第16-17页
     ·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第17-18页
     ·原子力显微镜工作模式第18页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第18-19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脂质分子与两性霉素B混合系统单层膜的热力学特性研究第20-42页
   ·脂质分子与两性霉素B二元系统单层膜的热力学特性研究第20-22页
     ·实验材料第20-21页
     ·LB膜的制备第21-22页
   ·胆固醇与两性霉素B二元系统单层膜热力学特性研究第22-28页
     ·表面压力-平均分子面积(π-A)曲线测定第22-23页
     ·胆固醇/两性霉素B二元系统单层膜弹性模量分析第23-24页
     ·胆固醇/两性霉素B二元系统单层膜的平均分子面积和过量分子面积第24-26页
     ·胆固醇/两性霉素B二元系统单层膜热力学特性分析第26-28页
   ·磷酯酰乙醇胺/两性霉素B二元系统单层膜热力学特性研究第28-33页
     ·表面压力-平均分子面积(π-A)曲线第28-30页
     ·磷脂酰乙醇胺/两性霉素B二元系统单层膜的平均分子面积和过量分子面积第30-31页
     ·磷脂酰乙醇胺/两性霉素B二元系统单层膜热力学特性分析第31-33页
   ·等摩尔比磷脂酰胆碱/胆固醇与两性霉素B三元混合系统单层膜热力学特性研究第33-36页
     ·表面压力-平均分子面积(π-A)曲线测定第33-34页
     ·等摩尔比磷脂酰胆碱/胆固醇与两性霉素B三元混合系统单层膜的平均分子面积和过量分子面积第34-35页
     ·等摩尔比磷脂酰胆碱/胆固醇与两性霉素B三元混合单层膜的热力学特性分析第35-36页
   ·等摩尔比磷脂酰乙醇胺/胆固醇与两性霉素B三元混合系统单层膜热力学特性研究第36-40页
     ·表面压力-平均分子面积(π-A)曲线测定第36-38页
     ·等摩尔比磷脂酰乙醇胺/胆固醇与两性霉素B三元混合系统单层膜的平均分子面积和过量分子面积第38-39页
     ·等摩尔比磷脂酰乙醇胺/胆固醇与两性霉素B三元混合单层膜的热力学特性分析第39-40页
   ·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脂质分子与两性霉素B混合膜的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第42-54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2页
   ·样品的制备第42-43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3-52页
     ·胆固醇、磷脂酰乙醇胺与两性霉素B二元系统混合膜的原子力显微镜的观测第43-46页
     ·不同比例两性霉素B与磷脂酰胆碱/胆固醇、磷脂酰乙醇胺/胆固醇三元混合系统单层膜的原子力显微镜的观测第46-52页
   ·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致谢第62-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黑多刺蚁homothorax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个体发育的mRNA水平表达的定量研究
下一篇:氯过氧化物酶催化合成苯胺类功能聚合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