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四氧化三铁纳米微结构的合成、表征及锂电性能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1.1 四氧化三铁的晶体结构和性质第12-13页
        1.1.1 四氧化三铁的晶体结构第12页
        1.1.2 四氧化三铁的性质第12-13页
    1.2 四氧化三铁纳米微结构的合成方法第13-19页
        1.2.1 共沉淀法第13-14页
        1.2.2 热分解法第14-16页
        1.2.3 微乳液法第16-17页
        1.2.4 溶剂热法第17-18页
        1.2.5 溶胶凝胶法第18-19页
    1.3 四氧化三铁纳米微结构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9-21页
        1.3.1 四氧化三铁纳米微结构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3.2 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0-21页
    1.4 锂离子电池概述第21-23页
        1.4.1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第21-22页
        1.4.2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第22页
        1.4.3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第22-23页
        1.4.4 锂离子模拟电池的构造第23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3-26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6-36页
    2.1 实验主要原料和试剂第26页
    2.2 实验仪器第26-27页
    2.3 实验方法第27-32页
        2.3.1 Fe_3O_4纳米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7-28页
        2.3.2 Fe_3O_4纳米片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8-31页
        2.3.3 牡丹花状Fe_3O_4纳米微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第31-32页
    2.4 主要表征手段第32-34页
        2.4.1 X射线衍射仪(XRD)第32页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2-33页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3页
        2.4.4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第33页
        2.4.5 孔隙比表面分析仪(BET)第33页
        2.4.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第33页
        2.4.7 综合热分析仪第33-34页
    2.5 电化学测试第34-35页
        2.5.1 电池的组装第34页
        2.5.2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34页
        2.5.3 循环伏安法(CV)第34页
        2.5.4 交流阻抗法(AC)第34-35页
    2.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介孔Fe_3O_4纳米微球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第36-52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6-51页
        3.2.1 介孔Fe_3O_4纳米微球的合成原理第36-38页
        3.2.2 介孔Fe_3O_4纳米微球的表征第38-41页
        3.2.3 反应时间对合成Fe_3O_4纳米微球的影响第41-42页
        3.2.4 碳纳米管的掺入对Fe_3O_4微球/MWCNTs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第42-51页
    3.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Fe_3O_4纳米片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与锂电性能研究第52-68页
    4.1 引言第52-53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53-65页
        4.2.1 Fe_3O_4纳米片及Fe_3O_4/MWCNTs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第53-57页
        4.2.2 碳纳米管掺杂量对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第57-61页
        4.2.3 Fe_3O_4 纳米片掺杂碳后对其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第61-65页
    4.3 本章小结第65-68页
第5章 牡丹花状Fe_3O_4纳米微结构复合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第68-78页
    5.1 引言第68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68-75页
        5.2.1 牡丹花状Fe_3O_4微结构/MWCNTs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第68-71页
        5.2.2 牡丹花状Fe_3O_4微结构/MWCNTs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71-75页
    5.3 本章小结第75-78页
结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9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0-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iC/C界面辐照损伤及传热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全降解柔性透明聚乳酸薄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