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论文

《职官分纪》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13-20页
    一、选题缘起第13-15页
    二、研究现状第15-18页
    三、研究意义和方法第18-20页
第一章 《职官分纪》的编修背景第20-65页
    第一节 北宋的文治与科举制度第21-30页
        一、北宋的文治第21-25页
        二、北宋的科举取士第25-30页
    第二节 士大夫对冗官的讨论与元丰改制第30-41页
        一、北宋前期官制与有关“冗官”的议论第31-37页
        二、元丰改制第37-41页
    第三节 雕版印刷的发展与类书的兴盛第41-65页
        一、北宋的雕版印刷第41-47页
        二、宋以前类书的发展第47-57页
        三、《具员故事》和《职林》第57-65页
第二章 《职官分纪》的成书与版本第65-104页
    第一节 《职官分纪》的作者及成书第65-85页
        一、宋人孙逢吉考第66-70页
        二、宋代史料所载《职官分纪》第70-75页
        三、《职官分纪》著录的宋代文献第75-85页
    第二节 《职官分纪》版本及流传情况第85-104页
        一、《职官分纪》版本及流传考第85-97页
        二、《职官分纪》传本较少的原因第97-104页
第三章 《职官分纪》的体例与内容第104-131页
    第一节 《职官分纪》的体例第104-120页
        一、类目第104-109页
        二、制度与故事并举的安排第109-120页
    第二节 《职官分纪》的内容第120-131页
        一、职官制度第121-127页
        二、仕林故事第127-131页
第四章 《职官分纪》的史料来源第131-173页
    第一节 台本《职官分纪》的“引用书目”第131-135页
    第二节 《职官分纪》与《太平御览》、《通典》第135-148页
        一、《职官分纪》对《太平御览》的继承第135-143页
        二、《职官分纪》对《通典》的继承第143-148页
    第三节 《职官分纪》与正史、新旧《唐书》、《唐会要》第148-158页
        一、《职官分纪》与正史诸志第149-152页
        二、《职官分纪》与新旧《唐书》第152-155页
        三、《职官分纪》与《唐会要》第155-158页
    第四节 《职官分纪》引文的失误第158-173页
        一、讹第158-165页
        二、脱第165-170页
        三、衍第170-171页
        四、倒第171-173页
第五章 《职官分纪》的价值第173-233页
    第一节《职官分纪》的文献价值第174-192页
        一、辑校价值第175-183页
        二、《职官分纪》与《唐六典》第183-192页
    第二节 《职官分纪》的史料价值第192-233页
        一、《职官分纪》所引宋代官修史书第193-213页
        二、《职官分纪》引用的《元祐令》第213-224页
        三、《职官分纪》所收宋代史料的价值第224-233页
余论第233-238页
附录第238-268页
    表格一 台本“目录”与《通典·职官典》类目对比表第238-244页
    表格二 台本“引用书目”与《职官分纪》正文著录书名对照表第244-254页
    表格三 《职官分纪》所收宋《令》表第254-265页
    书影一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职官分纪》之序页第265-266页
    书影二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职官分纪》之正文页(一)第266-267页
    书影三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职官分纪》之正文页(二)第267-268页
参引文献第268-281页
作者简历第281页

论文共2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陈洪绶生平事迹考
下一篇:楚簡“一詞多形”現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