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2.1 记忆的巩固与再巩固 | 第10-12页 |
2.2 记忆的激活-消退对条件化恐惧记忆的影响 | 第12-15页 |
2.3 激活-消退干预模式在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争议 | 第15-16页 |
2.4 条件化恐惧记忆相关神经机制 | 第16-18页 |
2.4.1 杏仁核在条件化恐惧记忆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2.4.2 海马在条件化恐惧记忆中的作用 | 第17-18页 |
2.4.3 内侧前额叶皮层、海马、杏仁核三者间的相互作用 | 第18页 |
2.5 即刻早期基因在条件化恐惧记忆中的作用 | 第18-20页 |
3 问题提出及总体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3.1 问题提出 | 第20页 |
3.2 总体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4 实验研究 | 第22-51页 |
4.1 实验一: 不同应激强度下短程与长程恐惧记忆的表达水平差异 | 第22-25页 |
4.1.1 实验目的 | 第22页 |
4.1.2 实验假设 | 第22页 |
4.1.3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4.1.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3-25页 |
4.2 实验二: 不同应激强度下激活-消退对短程与长程条件化恐惧记忆的影响 | 第25-35页 |
4.2.1 实验目的 | 第25页 |
4.2.2 实验假设 | 第25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4.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7-35页 |
4.3 实验三:不同应激强度下短程与长程恐惧记忆激活后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差异 | 第35-41页 |
4.3.1 实验目的 | 第35页 |
4.3.2 实验假设 | 第35页 |
4.3.3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4.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41页 |
4.4 实验四: 不同应激强度下短程与长程恐惧记忆激活后即早基因表达情况 | 第41-51页 |
4.4.1 实验目的 | 第41页 |
4.4.2 实验假设 | 第41页 |
4.4.3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4.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51页 |
5 讨论 | 第51-58页 |
5.1 应激强度对短程与长程条件化恐惧记忆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51-52页 |
5.2 应激强度对短程与长程条件化恐惧记忆再巩固过程的影响 | 第52-55页 |
5.2.1 高应激下激活—消退模式对短程与长程条件化恐惧记忆的影响 | 第52-53页 |
5.2.2 低应激下激活—消退模式对短程与长程条件化恐惧记忆的影响 | 第53-55页 |
5.3 不同应激强度下记忆激活对短程与长程条件化恐惧记忆的影响 | 第55-58页 |
5.3.1 记忆激活对海马CAI区短程与长程条件化恐惧记忆中的影响 | 第55-56页 |
5.3.2 记忆激活对杏仁核BLA区短程与长程条件化恐惧记忆的影响 | 第56-58页 |
6 结论 | 第58-59页 |
7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之处 | 第59-60页 |
7.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9页 |
7.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附录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