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 ·煤结构 | 第14-17页 |
| ·煤结构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煤结构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煤结构模型 | 第16-17页 |
| ·煤对气体的吸附 | 第17-19页 |
| ·固-气吸附以及煤对气体吸附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煤对气体的一元及多元吸附 | 第18-19页 |
| ·煤大分子结构的计算机模拟技术 | 第19-22页 |
| ·分子模拟技术在煤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页 |
| ·分子模拟技术在煤对气体吸附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目的及意义 | 第22-25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22-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30页 |
| 第二章 MATERIALS-STUDIO 软件简介 | 第30-34页 |
| ·MATERIALS STUDIO的使用范围及其特点 | 第30-31页 |
| ·模块简介 | 第31-34页 |
| ·MS.Forcite | 第32页 |
| ·MS.Forcite Plus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神东煤惰质组分子模型的构建 | 第34-50页 |
| ·实验研究 | 第34-37页 |
| ·样品简解 | 第34页 |
| ·样品制备 | 第34-35页 |
| ·C-NMR 测试 | 第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7页 |
| ·构建分子模型 | 第37-44页 |
| ·平面模型初建 | 第37-40页 |
| ·平面模型的修改与验证 | 第40-44页 |
| ·空间构型 | 第44-46页 |
| ·空间模型构建 | 第44页 |
| ·最优几何构型 | 第44-45页 |
| ·结构特征及能量 | 第45-46页 |
| ·周期边界模型 | 第46-48页 |
| ·周期边界的意义 | 第46-47页 |
| ·构建周期边界 | 第47页 |
| ·最优周期边界构型 | 第47页 |
| ·密度的计算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煤对 CO_2、CH_4和 H_2O 单组分的饱和吸附 | 第50-84页 |
| ·巨正则蒙特卡洛模拟 | 第50-63页 |
| ·吸附质的优化 | 第50-51页 |
| ·模拟方法及参数设置 | 第51-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3页 |
|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63-82页 |
| ·吸附质的优化 | 第63页 |
| ·模拟方法及参数设置 | 第63-6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4-73页 |
| ·饱和吸附构型 | 第73-82页 |
| ·小结 | 第82-84页 |
| 第五章 单组分等温吸附 | 第84-98页 |
| ·模拟方案和参数设置 | 第8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4-90页 |
| ·等温吸附量 | 第84-90页 |
| ·吸附热 | 第90-95页 |
| ·小结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 第六章 CH_4、CO_2和 H_2O 的二元及三元等温吸附 | 第98-120页 |
| ·计算方案和参数设置 | 第98页 |
| ·二元等温吸附模拟 | 第98-113页 |
| ·二元组分的等温吸附量 | 第99-113页 |
| ·三元等温吸附模拟 | 第113-118页 |
| ·三元组分的等温吸附量 | 第113-118页 |
| ·小结 | 第118-1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9-120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20-123页 |
| ·结论 | 第120-122页 |
| ·创新点 | 第122-123页 |
| 致谢 | 第123-12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