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图表目录 | 第12-15页 |
(1) 表目录 | 第12-14页 |
(2) 图目录 | 第14-15页 |
1 绪论 | 第15-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3.1 国内外协调发展定性研究 | 第17-18页 |
1.3.2 国内外协调发展定量研究 | 第18-21页 |
1.3.3 研究中的不足 | 第21-22页 |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5 技术创新点 | 第25-26页 |
2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内涵及特征 | 第26-31页 |
2.1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内涵 | 第26-28页 |
2.1.1 SERE 复合系统涵义 | 第26-27页 |
2.1.2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内涵 | 第27-28页 |
2.2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过程及特征 | 第28-30页 |
2.2.1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过程 | 第28-29页 |
2.2.2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特征 | 第29-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31-39页 |
3.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31-32页 |
3.1.1 地形地貌 | 第31页 |
3.1.2 气象水文 | 第31页 |
3.1.3 河流水系 | 第31-32页 |
3.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2-35页 |
3.2.1 行政区划 | 第32-33页 |
3.2.2 人口及城镇化 | 第33-34页 |
3.2.3 经济发展 | 第34-35页 |
3.3 水环境及水资源概况 | 第35-39页 |
3.3.1 水环境概况 | 第35-37页 |
3.3.2 水资源概况 | 第37-39页 |
4 河南省淮河流域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指标及评价模型 | 第39-69页 |
4.1 河南省淮河流域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9-53页 |
4.1.1 河南省淮河流域 SERE 复合系统特征要素分析 | 第39-41页 |
4.1.2 河南省淮河流域 SERE 复合系统特征要素评价指标筛选 | 第41-52页 |
4.1.3 河南省淮河流域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结果 | 第52-53页 |
4.2 河南省淮河流域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选择及构建 | 第53-62页 |
4.2.1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选择 | 第53-55页 |
4.2.2 河南省淮河流域 SERE 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构建 | 第55-62页 |
4.3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目标值确定 | 第62-68页 |
4.3.1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指标目标值确定方法 | 第63页 |
4.3.2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指标目标值确定依据 | 第63-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5 河南省淮河流域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 第69-87页 |
5.1 河南省淮河流域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 第69-72页 |
5.1.1 河南省淮河流域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 | 第69-70页 |
5.1.2 河南省淮河流域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 | 第70-72页 |
5.2 河南省淮河流域内各省辖市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 第72-78页 |
5.2.1 河南省淮河流域内省辖市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 | 第72-75页 |
5.2.2 河南省淮河流域内省辖市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 | 第75-78页 |
5.3 河南省淮河流域内省辖市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结果分析 | 第78-81页 |
5.3.1 河南省淮河流域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类型综合分析 | 第79-80页 |
5.3.2 河南省淮河流域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规律分析 | 第80-81页 |
5.4 河南省淮河流域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关键制约因素分析 | 第81-8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6 河南省淮河流域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 第87-92页 |
6.1 河南省淮河流域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目标 | 第87页 |
6.2 河南省淮河流域 SERE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对策 | 第87-92页 |
6.2.1 积极创建生态城镇,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 第87页 |
6.2.2 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发展循环经济 | 第87-89页 |
6.2.3 优化配置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 | 第89-90页 |
6.2.4 整体规划调控,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 | 第90-92页 |
7 结论及展望 | 第92-95页 |
7.1 结论 | 第92-93页 |
7.2 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个人简历、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简介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