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氯离子扩散系数多因素模型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3.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15-16页 |
1.3.2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16-20页 |
1.4 试验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5 课题来源和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1.5.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氯离子扩散系数多因素模型 | 第24-36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数据分析的最小二乘法 | 第24-25页 |
2.3 氯离子扩散系数多因素模型的建立 | 第25-35页 |
2.3.1 单因素分析 | 第25-29页 |
2.3.2 氯离子扩散系数多因素模型的建立 | 第29-35页 |
2.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抗氯盐侵蚀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36-46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矿物掺合料影响系数模型的确定 | 第36-37页 |
3.3 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矿粉掺量的确定 | 第37-39页 |
3.4 配合比设计步骤 | 第39-41页 |
3.5 算例 | 第41-45页 |
3.6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抗氯盐侵蚀高性能混凝土制备及分析 | 第46-77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混凝土制备 | 第46-58页 |
4.2.1 原材料的选择与准备 | 第46-50页 |
4.2.2 试验辅助设备、材料和工具的准备 | 第50-53页 |
4.2.3 配合比设计及计算 | 第53-55页 |
4.2.4 混凝土制备 | 第55-58页 |
4.3 抗压强度试验 | 第58-60页 |
4.3.1 试验仪器 | 第58页 |
4.3.2 试验步骤 | 第58-60页 |
4.3.3 数据分析 | 第60页 |
4.4 RCM试验 | 第60-69页 |
4.4.1 试验仪器 | 第60-61页 |
4.4.2 试验步骤 | 第61-63页 |
4.4.3 数据分析 | 第63-69页 |
4.5 电通量试验 | 第69-74页 |
4.5.1 试验仪器 | 第69页 |
4.5.2 试验步骤 | 第69-70页 |
4.5.3 28d数据分析 | 第70-73页 |
4.5.4 56d数据分析 | 第73-74页 |
4.6 扩散系数与电通量关系分析 | 第74-75页 |
4.7 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比较分析 | 第75-76页 |
4.8 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耐久性调控的有限元法 | 第77-99页 |
5.1 引言 | 第77页 |
5.2 混凝土耐久性调控的确定性有限元法 | 第77-84页 |
5.2.1 氯离子扩散分析的有限元法 | 第77-81页 |
5.2.2 基于氯离子扩散分析的耐久性调控 | 第81-82页 |
5.2.3 算例 | 第82-84页 |
5.3 混凝土耐久性调控的可靠度蒙特卡洛有限元法 | 第84-97页 |
5.3.1 氯离子扩散的蒙特卡洛有限元法 | 第84-86页 |
5.3.2 可靠度计算的蒙特卡洛有限元法 | 第86-88页 |
5.3.3 可靠度计算的蒙特卡洛有限元法的耐久性调控 | 第88-90页 |
5.3.4 算例分析 | 第90-97页 |
5.4 小结 | 第97-99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99-101页 |
6.1 结论 | 第99-100页 |
6.2 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和发明专利申请情况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