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一) 国外有关自由贸易区发展理论的研究 | 第12页 |
(二) 保税区发展水平评价方面的研究 | 第12-13页 |
(三) 保税区功能定位问题的研究 | 第13页 |
(四) 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五) 保税区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 | 第14页 |
(六) 评析 | 第14-15页 |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5-18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二) 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类型及功能 | 第18-24页 |
一、 概念的划分与界定 | 第18-21页 |
(一) 自由贸易区 | 第18-19页 |
(二) 保税区 | 第19-20页 |
(三) 出口加工区 | 第20页 |
(四) 保税物流中心 | 第20页 |
(五) 保税物流园区 | 第20-21页 |
(六) 保税港区 | 第21页 |
(七) 综合保税 | 第21页 |
二、 综合保税区的主要功能 | 第21-24页 |
(一) 保税仓储与物流功能 | 第21页 |
(二) 国际转口贸易功能 | 第21页 |
(三) 国际中转功能 | 第21-22页 |
(四) 研发、加工制造功能 | 第22页 |
(五) 国际采购、分销与配送功能 | 第22页 |
(六) 港口通关功能 | 第22页 |
(七) 商品展示功能 | 第22页 |
(八) 检测、检验和售后服务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保税区功能定位及中外管理模式比较 | 第24-36页 |
一、 中国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定位比较 | 第24-30页 |
(一) 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定位 | 第24-28页 |
(二) 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定位 | 第28-29页 |
(三)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定位 | 第29-30页 |
(四) 总结 | 第30页 |
二、 境外自由贸易区与中国综合保税区管理模式的比较 | 第30-36页 |
(一) 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区的政府管理模式 | 第30-32页 |
(二) 中国保税区政府管理体制 | 第32-34页 |
(三) 中国保税区管理模式的现状 | 第34-36页 |
第四章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功能定位研究 | 第36-44页 |
一、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区位优势 | 第37-40页 |
(一)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地理优势 | 第37-38页 |
(二) 新郑综合保税区的空间布局 | 第38页 |
(三) 交通优势 | 第38-40页 |
二、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产业优势 | 第40-42页 |
(一) 航空物流 | 第40-41页 |
(二) 高端制造业 | 第41页 |
(三) 现代服务业 | 第41-42页 |
三、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定位 | 第42-44页 |
第五章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管理模式研究 | 第44-52页 |
一、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政府管理的目标模式 | 第44-48页 |
(一) 中国保税区政府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44-45页 |
(二) 中国保税区政府管理解决问题的对策 | 第45-46页 |
(三) 郑州新郑综保区应选择的目标模式 | 第46-48页 |
二、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政府管理的创新 | 第48-52页 |
(一) 转变管理理念 | 第48页 |
(二) 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 第48-49页 |
(三) 创新政府管理方法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