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落叶松论文

秦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茎根氮磷含量动态变化与N:P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24页
        1.3.1 林木施肥与营养调控第13-14页
        1.3.2 氮、磷营养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14-16页
            1.3.2.1 氮磷营养与植物生长的研究第14-15页
            1.3.2.2 氮磷营养与植物吸收、分配和积累的研究第15-16页
        1.3.3 养分再吸收第16-19页
            1.3.3.1 养分再吸收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第16-17页
            1.3.3.2 养分再吸收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19页
        1.3.4 氮磷元素与生态化学计量学第19-21页
            1.3.4.1 生态化学计量学概念及其应用第19-20页
            1.3.4.2 生态化学计量学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0-21页
        1.3.5 国内华北落叶松研究进展第21-24页
            1.3.5.1 功能方面的研究第21-22页
            1.3.5.2 土壤性质方面的研究第22页
            1.3.5.3 土壤微生物方面的研究第22页
            1.3.5.4 群落学方面的研究第22-23页
            1.3.5.5 与气候因子关系方面的研究第23页
            1.3.5.6 养分循环方面的研究第23-24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试验设计第24-29页
    2.1 研究内容第24页
    2.2 试验方法第24-28页
        2.2.1 试验地概况第24-25页
        2.2.2 试验样地第25页
        2.2.3 试验方案第25-26页
        2.2.4 样品采集第26-27页
            2.2.4.1 叶取样方法第26页
            2.2.4.2 茎取样方法第26页
            2.2.4.3 根取样方法第26-27页
        2.2.5 测定方法与数据处理第27-28页
            2.2.5.1 测定方法第27页
            2.2.5.2 数据处理第27-28页
    2.3 技术路线第28-29页
第三章 氮、磷肥对华北落叶松叶茎根氮磷含量的影响第29-34页
    3.1 氮、磷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氮磷含量的影响第29-30页
    3.2 氮、磷肥对华北落叶松茎干氮磷含量的影响第30-31页
    3.3 氮、磷肥对华北落叶松细根氮磷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四章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叶茎根氮磷含量的变化规律第34-39页
    4.1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针叶氮磷含量的变化规律第34-35页
    4.2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茎干氮磷含量的变化规律第35-36页
    4.3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细根氮磷含量的变化规律第36-37页
    4.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五章 华北落叶松叶茎根氮磷生态化学计量规律第39-44页
    5.1 氮、磷肥对华北落叶松叶茎根氮磷生态化学计量规律的影响第39-40页
        5.1.1 氮、磷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氮磷生态化学计量规律的影响第39页
        5.1.2 氮、磷肥对华北落叶松茎干氮磷生态化学计量规律的影响第39-40页
        5.1.3 氮、磷肥对华北落叶松细根氮磷生态化学计量规律的影响第40页
    5.2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叶茎根氮磷生态化学计量规律第40-42页
        5.2.1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针叶氮磷生态化学计量规律第40-41页
        5.2.2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茎干氮磷生态化学计量规律第41-42页
        5.2.3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细根氮磷生态化学计量规律第42页
    5.3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六章 华北落叶松针叶氮、磷的再吸收效率第44-47页
    6.1 氮、磷肥对华北落叶松氮、磷的再吸收效率的影响第44-45页
    6.2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氮、磷的再吸收效率第45-46页
    6.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七章 结论第47-50页
    7.1 氮、磷肥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茎根氮磷含量的影响第47页
    7.2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茎根氮磷含量的变化规律第47-48页
    7.3 华北落叶松叶茎根氮磷生态化学计量规律第48-49页
    7.4 华北落叶松针叶氮、磷的再吸收效率第49页
    7.5 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省肉牛养殖业生产效率研究
下一篇: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蒸发蒸腾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