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

湖南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2-14页
        1.2.1 国内外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组织形式第12-14页
        1.2.2 国内外对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研究成果第14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3.2.1 文献分析法第15页
            1.3.2.2 实地调研法第15页
            1.3.2.3 比较研究法第15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重点和难点第15-17页
        1.4.1 研究的创新点第15页
        1.4.2 研究重点第15页
        1.4.3 研究难点第15-17页
2 湖南省水稻种植及病虫害发生为害和防治情况第17-25页
    2.1 湖南省水稻种植情况第17-18页
    2.2 湖南省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情况第18-21页
    2.3 水稻病虫害主要防治技术第21-23页
    2.4 水稻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第23-25页
3 湖南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的经验与成效第25-44页
    3.1 湖南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基本情况第25-30页
    3.2 湖南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建设经验第30-34页
        3.2.1 规范合同管理,明确责权利第30-31页
        3.2.2 精选服务站长第31页
        3.2.3 严选机防队员第31-32页
        3.2.4 科学制定防控方案、规范防治流程第32页
        3.2.5 坚持科学购药和用药第32-33页
        3.2.6 购买保险以控制风险第33页
        3.2.7 做好防治培训第33页
        3.2.8 引进先进施药器械第33-34页
        3.2.9 加大宣传力度第34页
    3.3 政府对湖南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指导和扶持第34-40页
        3.3.1 全面部署统防统治工作第35页
        3.3.2 加大资金扶持第35-36页
        3.3.3 强化技术指导第36页
        3.3.4 加强监督管理第36-37页
        3.3.5 强化宣传,广泛动员第37-38页
        3.3.6 加强培训,夯实基础第38页
        3.3.7 支持参保,化解风险第38-39页
        3.3.8 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结合第39-40页
    3.4 湖南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产生的成效第40-44页
        3.4.1 服务区接受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比例高第40-41页
        3.4.2 服务区病虫害防治效果好第41-42页
        3.4.3 农业生态效益明显第42页
        3.4.4 形成农业新产业,促进农业服务业发展第42-44页
4 湖南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第44-49页
    4.1 专业化防治组织自身发展的问题第44-47页
        4.1.1 市场化程度不高第44页
        4.1.2 规模化程度不大,山丘区尤为突出第44-45页
        4.1.3 防治作业强度大、风险高第45页
        4.1.4 机手队伍不稳定,素质有待提高第45-46页
        4.1.5 防治纠纷处理难第46页
        4.1.6 服务价格难以提升第46页
        4.1.7 农资经营户不正当竞争第46-47页
        4.1.8 施药器械工效低,售后服务困难第47页
    4.2 植保技术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第47-49页
        4.2.1 基层植物保护机构缺失第47页
        4.2.2 经费严重不足第47页
        4.2.3 基础设施差第47-48页
        4.2.4 技术力量薄弱第48-49页
5 湖南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的对策第49-54页
    5.1 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第49页
    5.2 防治模式因地制宜第49页
    5.3 重点扶持和推广山丘区专业化防治第49-50页
    5.4 推动土地流转第50-51页
    5.5 政府支持先进施药器械的开发和购买第51-52页
    5.6 积极延伸服务链,开展多种经营第52页
    5.7 完善组织运作和第三方评价机制第52-53页
    5.8 加强对植保体系的建设和扶持第53-5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白菜根肿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与定位
下一篇:气候变化对内陆河流域农业灌溉需水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