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1.1 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 | 第11-18页 |
1.1.1 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起源及危害 | 第11-12页 |
1.1.2 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 | 第12-13页 |
1.1.3 根肿菌侵染后引起的寄主植物的生理变化 | 第13页 |
1.1.4 根肿菌的致病性分化、接种方法和病害分级标准 | 第13-16页 |
1.1.5 根肿病的防治 | 第16-18页 |
1.2 根肿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 第18-24页 |
1.2.1 白菜类作物遗抗性传规律研究及其遗传图谱 | 第18-20页 |
1.2.2 甘蓝类作物根肿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 第20-22页 |
1.2.3 甘蓝型油菜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 第22-23页 |
1.2.4 萝卜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 第23-24页 |
1.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第24-26页 |
1.3.1 分子标记的类型 | 第24-25页 |
1.3.2 遗传连锁图谱 | 第25-26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第2章 大白菜根肿病接种鉴定及遗传学分析 | 第28-3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2.2.1 根肿病人工接种鉴定 | 第28-29页 |
2.2.2 根肿病田间接种鉴定 | 第29页 |
2.2.3 病情调查与分级标准 | 第29-30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2.3.1 根肿病人工接种鉴定与遗传学分析 | 第30-32页 |
2.3.2 根肿病田间鉴定结果与遗传学分析 | 第32-34页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34-36页 |
第3章 大白菜根肿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 | 第36-5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1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3.1.3 实验试剂配置 | 第36-38页 |
3.1.4 基因组 DNA 提取及抗感池的构建 | 第38-39页 |
3.1.5 分子标记 | 第39页 |
3.1.6 PCR 反应体系的建立和引物筛选 | 第39-41页 |
3.2 六个 F2 群体抗感池多态性验证 | 第41-45页 |
3.2.1 Y635F2 群体抗感池多态验证 | 第41页 |
3.2.2 Y636F2 群体抗感池多态验证 | 第41-42页 |
3.2.3 Y637F2 群体抗感池多态验证 | 第42页 |
3.2.4 Y665F2 群体抗感池多态验证 | 第42-43页 |
3.2.5 Y642F2 群体抗感池多态验证 | 第43-44页 |
3.2.6 Y664F2 群体抗感池多态验证 | 第44-45页 |
3.3 群体 Y642F2 和 Y664F2 有多态性标记抗感池单株验证 | 第45-46页 |
3.4 群体 Y642F2 和 Y664F2 多态标记群体单株验证 | 第46-47页 |
3.5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3.5.1 群体 Y642F2 根肿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 | 第47-48页 |
3.5.2 Y664F2 群体根肿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 | 第48-50页 |
3.6 小结与讨论 | 第50-53页 |
第4章 全文结论与讨论 | 第53-57页 |
4.1 结论 | 第53页 |
4.2 讨论 | 第53-57页 |
4.2.1 大白菜根肿病抗性遗传规律分析 | 第53-54页 |
4.2.2 大白菜根肿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研究 | 第54-55页 |
4.2.3 根肿病抗性育种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